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黄栌枝叶

黄栌枝叶

《中药大辞典》:黄栌枝叶

药材名称黄栌枝叶

拼音Huánɡ Lú Zhī Yè

出处《河北中药手册》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黄栌枝叶

化学成分叶含鞣质达33%。鞣质中有没食子酸、没食子酸四糖、三没食子葡萄糖、三甲基没食子葡萄糖、黄酮类、飞燕草素3-半乳糖甙、越橘花青甙、矮牵牛素-3-葡萄糖甙、矢车菊素单葡萄糖甙、飞燕草素单葡萄糖甙、芍药素单葡萄糖甙等。又含挥发油。

药理作用黄栌的叶中所获得的总黄酮甙制剂,口服80~160毫克/公斤有抗炎作用,对大鼠、小鼠的甲醛性脚爪浮肿有抑制细胞增生的作用,并增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对鸡蛋白性水肿无效。此外因含鞣质故有收敛、抗菌作用,可外用治创伤;亦可内服以治胃肠炎等。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清湿热。治黄疸,水、火烫伤,漆疮。

复方①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黄栌三钱。水煎服。

②治水、火烫伤皮肤未破及漆疮:黄栌适量,煎汤洗患处。(性味以下出《河北中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栌枝叶

药材名称黄栌枝叶

拼音Huánɡ Lú Zhī Yè

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Common Smoketree

出处出自《河北中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光叶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var.cinerea Engl.和毛叶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pubescens Engl.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otinus coggygria Scop.var.cinerea Engl.2.coggygria Scop.pubescens Eng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扎成把,晒干。

原形态1.光叶黄桥 落叶灌木,高2-4m。树皮暗灰色,鳞片状;小枝灰色,生有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短;叶片倒卵形或卵圆形,长3-8cm,宽2.5-6cm,先端圆或微凹,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两面或尤其叶背显着被灰色柔毛;侧脉6-11对,先端常叉开。圆锥花序,被柔毛;花杂性,径约3mm;花梗长7-10mm;花萼无毛,裂片卵状三角形,长约1.2mm,宽约0.8mm;花瓣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5mm,宽约1mm,无毛;雄蕊5,长约1.5mm,花药卵形,与花丝等长;花盘5裂,紫褐色;子房近球形,径约0.5mm,花柱3,分离,不等长,果肾形,长约4.5mm,宽约2.5mm,无毛。小坚果,扁肾形,不育花梗残存,成紫色细长羽毛状。

2.毛叶黄栌叶多为阔椭圆形、稀圆形,叶背尤其沿脉上和叶柄密被柔毛;花序无毛或近无毛而与光叶黄栌相区别。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700-1620m的向阳山坡林中。

2.生于海拔800-1500m的向阳山坡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2.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叶片纸质多缩皱,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卵圆形至倒卵形,长3-8cm,宽2.5-10cm。灰绿色,两面均被白色短柔毛,下表面沿叶脉处较密;叶柄长1-4-7.5cm。

气微香,味涩、微苦。以叶多、色绿、无枝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的横切面:上、下表皮均被较明显的角质层,在毛基周围的角质层呈放射状,气孔不定式,下表面居多;非腺毛多为单细胞,偶见分隔单列非腺毛,此分隔非腺毛长103-305-412μm,直径27μm,以下表面为多;腺毛柄为单细胞,腺头为多细胞。栅栏组织通常2-3列,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并有草酸钙棱晶(方晶)及簇晶。维管束近于环状,位于横切面的中心。

韧皮部明显,其中具有树脂道;木质部较发达,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中柱鞘为纤维群排列成连续的环,在中脉的基本组织中散有草酸钙棱晶及簇晶。在上、下表皮内侧通常各有数层厚用细胞。

叶柄的横切面:叶柄细长,取其中间直径1.1mm部分切片观察,表皮为1层细胞,外具毛茸,角质层明显。表皮下有3-5层厚角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有些具有草酸钙簇晶;有些细胞有黑色团块。中柱鞘纤维为连续的环状;韧皮部分布有树脂道,平均直径约为64μm,细胞中有黑色团块;形成层较明显;木质部维管束呈坏状排列。髓部为基本组织,有些细胞中有黑色块。

化学成分叶含鞣质,有没食子酸(gallic acid),没食子酸四糖(gallic acid tetrasaccharide),三没食子葡萄糖(trigalloylglucose),三甲基没食子葡萄糖(trimethylgalloylglucose);黄酮类有飞燕草素3-半乳糖甙(delphinidin 3-galactoside),越橘花青式(idaein,cyanidin-3-galactoside),矮牵牛素-3-葡萄糖甙(petuni-din-3-glucoside),矢车菊索单葡萄糖甙(cyanidin monoglucoside),飞燕草素单葡萄糖甙(dilphinidin monoglucoside),芍药花素单葡萄糖甙(peonidin monoglucoside)等;还含挥发油。

药理作用黄栌的叶中所获得的总黄酮甙制剂,口服80-160mg/kg有抗炎作用,对大鼠、小鼠的甲醛性脚爪浮肿有抑制细胞增生的作用,并增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对鸡蛋白性水肿无效。此外因含鞣质故有收敛、抗菌作用,可外用治创伤;亦可内服以治胃肠炎等。

鉴别理化鉴别 取样品粉末10g,加水200ml,回流1h滤过。滤液先用石油醚提取2次,水相再以乙酸乙酯提取3次,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并以水洗2次,加无水硫酸钠干燥,回收溶剂,残渣加甲醇溶解,进行以下试验:①取甲醇溶液1ml,加水1ml,加1%三氯化铁溶液2滴,即呈墨绿色。(检查酚类及鞣质)③取上述甲醇溶液1ml,加镁粉少许,再加盐酸数滴,呈樱红色。(检查黄酮)③取上述甲醇溶液,滴于滤纸上呈上黄色,在紫外光灯下呈暗红色,加三氯化铝1滴显黄绿色,在紫外光灯下呈棕黄色。(检查黄酮)

性味苦;辛;寒

归经肾;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黄疸型肝炎;丹毒;漆疮;水火烫伤;结膜炎;跌打瘀痛

复方①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黄栌三钱。水煎服。②治水、火烫伤皮肤未破及漆疮:黄栌适量, 煎汤洗患处。 (性味以下出《河北中药手册》)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矮叶书带蕨

    药材名称矮叶书带蕨拼音ǎi Yè Shū Dài Jué英文名Low Grass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书带蕨科植物矮叶书带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tar

  • 水蜈蚣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蜈蚣药材名称水蜈蚣拼音Shuǐ Wú Gōnɡ别名金钮草、三荚草、散寒草[四川]、球子草、疟疾草、金牛草来源为莎草科水蜈蚣属植物短叶水蜈蚣Kyllinga brevif

  • 三张叶

    《中药大辞典》:三张叶药材名称三张叶拼音Sān Zhānɡ Yè别名三块瓦(《广西中药志》),三叶珍珠草、三支叶、节骨风、解毒草(《广西药植名录》),跌打鼠(《文山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

  • 西藏马先蒿

    药材名称西藏马先蒿来源玄参科西藏马先蒿Pedicularis oliveriana Prain,以花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苦,寒。功能主治解毒,清热,燥湿。治食物中毒,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热性腹泻。用

  • 玉屑

    药材名称玉屑拼音Yù Xiè别名白玉屑(《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矿物软玉的碎粒。原形态为致密或细粒的块状。白色至淡绿色,微透明至不透明。断口呈多片状,具灿烂之

  • 岩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七药材名称岩七拼音Yán Qī别名竹节七、小万年青、白马分宗来源百合科开口箭属植物剑叶开口剑Tupistra ensifolia Wang et Tang,以根状茎入药

  • 白花蛇舌草

    《中国药典》:白花蛇舌草药材名称白花蛇舌草拼音Bái Huā Shé Shé Cǎo别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蛇总管、二叶葎、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甲猛草、龙舌草、蛇脷草

  • 广枣

    药材名称广枣拼音Guǎnɡ Zǎo英文名FRUCTUS CHOEROSPONDIATIS来源本品系蒙古族习用药材。为漆树科植物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Bu

  • 大黑药

    《中药大辞典》:大黑药药材名称大黑药拼音Dà Hēi Yào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翼茎旋复花的根。秋季采挖。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65厘米。根粗壮。叶互生,倒披针形

  • 落葵花

    《中药大辞典》:落葵花药材名称落葵花拼音Luò Kuí Huā出处《国药的药理学》来源为落葵科植物落葵的花。功能主治花汁为清血解毒药。解痘毒,又治乳头破裂。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