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暗紫贝母

暗紫贝母

药材名称暗紫贝母

拼音àn Zǐ Bèi Mǔ

英文名Unibract Fritillary Bulb

别名乌花贝母、松贝母

来源百合科植物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的鳞茎。7~9月苗未枯萎时采挖,带泥曝晒或微火烘,随时用竹、木器翻动,至表皮现粉白色时筛去泥士,装入麻袋,轻轻撞去附土及老皮,再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23cm。鳞茎直径6~8mm。叶多对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6~5.5cm,宽3~5mm。花单生,叶状苞片1枚;花被片长2.5~2.7cm,深紫色,有黄褐色小方格,宽6~10mm;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花药近基着;柱头裂片很短,长约0.5~lmm。蒴果长1~1.5cm,宽1~1.2cm,有棱,棱上具狭翅,宽约1mm。花期6月,果期8月。

生境分部生于海拔3200~4500m的草地上。主产四川、青海、甘肃。

性状鳞茎圆锥形或心脏形,直径5~9mm,高4~8mm。表面类白色,较光滑。外层两枚鳞叶大小悬殊,大鳞叶紧裹小鳞叶,小鳞叶露出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端较尖或钝圆,多闭合,底部较平整,微凹入。内有细小鳞叶及心芽。气微,味微甜。

化学成分含去氢川贝碱(chuanbeinone)、西贝素(imperialine)。

性味性微寒,味苦、甘。

功能主治同"川贝母"。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灵香蒿

    药材名称灵香蒿拼音Línɡ Xiānɡ Hāo别名零陵香[山西]、五月霜来源菊科香青属植物稀毛香青Anaphalis hancockii Maxim.,以全草入药。夏季采收,阴干用。性味苦、

  • 苦地胆

    《中药大辞典》:苦地胆药材名称苦地胆拼音Kǔ Dì Dǎn别名天芥菜、鸡疴粘(《纲目》),土柴胡、马驾百兴(《生草药性备要》),草鞋底(《岭南采药录》),地胆头、磨地胆(《广州植物志》),牛

  • 象肉

    《中药大辞典》:象肉药材名称象肉拼音Xiànɡ Ròu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肉。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象皮"条。化学成分主要含蛋白质外,尚有脂肪、碳

  • 山五味子叶

    药材名称山五味子叶拼音Shān Wǔ Wèi Zǐ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珍珠荚蒾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foetidum Wall.var. ceanothoides (

  • 蓟罂粟根

    药材名称蓟罂粟根拼音Jì Yīnɡ Sù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蓟罂粟ArgemonemexicanaL.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gemone mexicana L.采收和储藏:秋季采

  • 角翅卫矛

    药材名称角翅卫矛拼音Jiǎo Chì Wèi Máo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角翅卫矛的枝条。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cornutus Hemsl.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切段晒干。原

  • 大薸

    药材名称大薸别名母猪莲、水浮莲来源天南星科大薸属植物大薸Pistia stratiotes L.,以叶入药。夏秋采收,晒干。性味辛,凉。功能主治祛风发汗,利尿解毒。用于感冒,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痛,皮

  • 盐麸木花

    《中药大辞典》:盐麸木花药材名称盐麸木花拼音Yán Fū Mù Huā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漆树种植物盐肤木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功能主治治鼻疳

  • 萱藻

    药材名称萱藻拼音Xuān Zǎo英文名algae别名海麻线、海嘎、捞子筋、黄海菜、海菜管、海通草出处始载于《海藻药物》。来源药材基源:为萱藻科植物萱藻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ytosiphon

  • 淡秋石

    药材名称淡秋石来源古代用石膏浸入童便中制成。现时用人中白浸去咸臭,晒干,研成粉,再加白芨将水拌和,制成方块。性味咸,寒。功能主治滋阴退热。适用于骨蒸劳热,咽痛,口疮等症。用法用量一钱至二钱,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