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头巾草

头巾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头巾草

药材名称头巾草

别名并头黄芩山麻

来源唇形科头巾草Scutellaria scordifolia Fisch. ex Schrank,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青海。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主治肝炎,阑尾炎,跌打损伤,蛇咬伤。

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外用头巾草2两,捣汁加酒服,药渣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头巾草

药材名称头巾草

拼音Tóu Jīn Cǎo

别名山麻子、半枝莲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并头黄芩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tellaria scordifolia Fisch

采收和储藏:7-9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并头黄芩,多年生直立草本。茎高12-36cm,四棱形,在棱上疏被上曲的微柔毛,或几无毛。叶具短柄,柄长1-3mm;叶片三角状狭卵形、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长1.5-3.8cm,宽0.4-1.4cm,上面无毛,下面沿脉上疏被小 柔毛,有时几无毛,具多数凹腺点。花单生于茎上部的叶腋内,偏向一侧;花萼长3-4mm,盾片高约1mm,果时均明显增大;花冠蓝紫色,长2-2.2cm,花冠筒基部前方浅囊状膝曲,下唇中裂圆状卵形;雄蕊4,二强;花盘前方隆起;子房4裂,裂片等大。小坚果椭圆形,具瘤,腹髯近基部具果脐。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草坡或草甸。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青海。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白杨素(chrysin),白杨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甙(chrysin-7-O-β-D-glucuronide)。

性味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肝炎;肝硬化腹水;阑尾炎;乳腺炎;蛇虫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绞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木本远志

    药材名称木本远志拼音Mù Běn Yuǎn Zhì别名山桂花、华石兰、木本瓜子金、西南远志、山楂花、乌棒子、大毛籽黄山桂。来源药材基源:为远志科植物长毛远志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al

  • 绢毛苣

    药材名称绢毛苣拼音Juàn Máo Jù别名扫工色尔布(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绢毛苣的全草。7~9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高4~25厘米

  • 芦竹笋

    《中药大辞典》:芦竹笋药材名称芦竹笋拼音Lú Zhú Sǔn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嫩苗。性味《重庆草药》:"味苦,性寒,无毒。"功能主治清热泻火

  • 高粱泡

    药材名称高粱泡拼音Gāo Liɑnɡ Pào别名红娘藤、倒水莲、十月红、十月莓、秧泡子、寒扭、冬寒扭、倒拔千斤来源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s Ser.,以根

  • 飞蛾藤

    药材名称飞蛾藤来源旋花科飞蛾藤Porana racemosa Rox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江苏、浙江、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功能主治发表、消食积。主治伤风感冒,食积不消。用法用量3~5钱。

  • 火秧竻

    《中药大辞典》:火秧竻药材名称火秧竻拼音Huǒ Yānɡ Lè别名霸王鞭(《广州植物志》),阿黎树、羊不揩、龙骨刺(《广西中兽医药植》),火虹、火巷、美泽大戟(《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

  • 蔊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蔊菜药材名称蔊菜拼音Hǎn Cài别名野菜子、铁菜子、野油菜、干油菜、山芥菜、地豇豆来源十字花科蔊菜属植物蔊菜Rorippa montana (Wall.) Small或

  • 龙齿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齿药材名称龙齿拼音Lónɡ Chǐ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牙齿化石。性状呈完整的齿状或破碎成不规则的块状。主要为犬齿及臼齿。犬齿呈圆锥形,先端弯而尖

  • 腰骨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腰骨藤药材名称腰骨藤别名羊角藤、勾临链、犁田公藤来源夹竹桃科腰骨藤Ichnocarpus frutescens (L.) W. T. Aiton,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广东、广

  • 白头翁

    《中国药典》:白头翁药材名称白头翁拼音Bái Tóu Wēnɡ英文名RADIX PULSATILLAE别名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