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简要
见医学五则条。
见医学五则条。
眼科病证。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翳之色白者称白翳。详翳条。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指疳气下注入阴,致使阴囊水肿呈黄亮色者。多由疳疾脾胃虚弱,以致水湿下注所致。临床可伴有局部肿痛,小便不利,或瘙痒等。治宜化气利湿,用五苓散;外用蛇床子煎水淋洗。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卷,三国时李当之撰,已佚。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巴豆之别名,详该条。
指沿经络路线出现的一种感觉传导现象。参见经络感传条。
方书名。又名《万氏家抄方》、《医学入门良方》。明·万表选集。6卷(另有4卷本)。刊于1609年。卷1~5分为中风、厥、脚气……等98类病证(包括临床各科),每类病证均以选录方剂为主,附述简要的病候;卷
见《本草纲目》。即桔梗,详该条。
《金匮要略》方。又名硝矾散。硝石、矾石(烧)各等分。为末,每服一方寸匕,大麦粥汁和服,日三次。治女劳疸,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腹胀如水状,大便黑,时溏;近代也用于胆石症。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面黑子。详该条。
即丁香五套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