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芪丸

黄芪丸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黄芪白蒺藜川楝子、炒茴香、炮川乌赤小豆、炒地龙防风各一两,乌药二两。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或盐汤送下,妇人醋汤送下。治肾脏风虚,头面虚浮,头昏耳鸣,项背拘急,腰脚疼痛,行步艰难,百节酸疼,不得屈伸,四肢无力,遍身烦麻,瘫痪风痹,脚膝生疮,小便滑数,及妇人血风。②《济生方》卷八方。煨榼藤子肉五钱,续断(酒浸)、黄芪、贯众、炮附子、枯矾、刺猬皮(烧灰)、当归(酒浸)、阿胶(蛤粉炒)各一两,麝香(另研)一字。为细末,米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米汤送下。治五痔出血疼痛。③《张氏医通》卷十四方。黄芪、人参熟地黄茯苓山茱萸薏苡仁各一两,炒酸枣仁羌活、当归身、枸杞子羚羊角各七钱五分,桂心、防风、远志(甘草制)各半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半饥时温酒送下。治剧劳筋脉拘挛,疼痛少寐。④《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九方。黄芪、乌药、地龙、茴香、川楝肉、川椒、防风、赤小豆、白蒺藜、海桐皮威灵仙陈皮等分。共为细末,酒糊为丸,每服三十丸,空腹温酒送下。治肾脏虚风,攻注手足头面,麻痹痛痒,或生疥疮臁疮焮肿。

猜你喜欢

  • 小儿针疗法

    即皮肤针疗法。因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名。见该条。

  • 温水脏

    即温肾。详该条。

  • 大便稀薄。《素问·气交变大论》:“病腹满溏泄。”《脉经》:“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

  • 素灵类纂约注

    见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条。

  • 奇经八脉

    指十二经脉以外的八条经脉。奇经,是相对十二正经而言,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和阴维脉。奇经八脉的内容,最早散见于《黄帝内经》,集于《难经·二十七难》,并详载它们的分布路线和病候

  • 旋螺尖起外障

    病名。出《秘传眼科龙木论》。因黑睛中央“高而绽起,如螺蛳之形圆而尾尖”(《证治准绳·杂病》),故名。即旋螺突起。详该条。

  • 神术平胃散

    《症因脉治》卷一方。苍术、防风、甘草、石膏、知母、厚朴、陈皮。水煎服。治外感湿热,胃脘作痛。

  • 刀伤药

    见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地桃花之别名,详该条。

  • 喉瘖

    病名。瘖同喑。即失音。《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瘖者,谓有言无声,非绝然之不语也。”临床上常可分为暴瘖、久瘖。此外舌瘖系由中风舌强转动不灵,语言謇涩,此喉咽声音如故。详见舌瘖条。聋哑人因耳聋,不会说话

  • 绦虫病

    病证名。由生食猪、牛、鱼肉引起。绦虫长盈丈,节片构成,寄生在小肠内,绦虫尾端节片常脱落后随大便排出,长寸许,故又叫寸白虫。《太平圣惠方》:“其虫发动,则伤人脏腑,饮食不成肌肤。”轻者无自觉症状,较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