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卷二方。缸砂(水浸半月,微煅)、黄花地丁、栀子各一两,黄芩(每斤用皂角仁、侧柏各四两,水煮半日,汁干为度)、黄连、皂角子各二两,青黛五钱。为末,用大柿饼肉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至五十丸,
古病名。见《医学原理》卷六。即录食泻。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黄岩《眼科纂要》。即风牵斜。详该条。
【介绍】:见王学权条。
色诊之一。五脏反映于外的正常颜色。《灵枢·五色》:“真色以致,病色不见。”
病名。出明·张洁《仁术便览》卷四。即红丝疔。见该条。
眼科病名。指圆翳内障之“色白而长形如半月,名半月障”(清·顾锡《银海指南》卷二)。详圆翳内障条。
病证名。指伤寒邪传厥阴,阴阳消长的一种临床表现。由阴阳胜复所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伤寒论条辨》:“厥五日,热亦五日,阴阳胜复无偏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磨盘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楚辞·王逸注》。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