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黑骨头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房室伤、色欲伤、色劳。指性生活过度,使肾精亏耗,是虚损的病因之一。
证名。出《灵枢·忧恚无言篇》。又名口吃、謇吃。多由话语重复,期期艾艾而不能畅出,久成习惯,或出言过速所致。古人认为本症的发生与会厌厚大,开阖不利有关。《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忧恚无言》:“会厌者为开为阖,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遵义医学院)。生大黄(后下)、赤芍药各15克,厚朴、木香、延胡索、栀子、牡丹皮、芒硝(冲)各9克。水煎服,每日二剂,三至四次分服。功能泄热通便,理气止痛。治重型胰腺炎(急性
【介绍】:见高秉钧条。
【生卒】:七世纪【介绍】:唐代医学家。籍贯不详。曾任尚药奉御。657年曾参加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新修本草》的编写工作。
针灸著作。又名《洁古云岐针法》,1卷。金元·张璧撰(按:张璧即云岐子,其父为张洁古)。本书主要论述针法补泻和部分针刺治疗经验,文字简略。内有:论迎随补泻、经络取原(穴)法、王海藏拔原例、经络腧穴配合法
湿痰证之一。《症因脉治·外感痰症》:“湿痰之症,身发寒热,面目浮肿,恶寒头痛,身痛不能转侧,呕吐恶心,烦满不渴,此外感湿痰之症也。”多因坐卧卑湿之地,或感受雨湿,与体内水液交凝而致。治宜散风除湿为主。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又名胃疽。指生于脐上四寸中脘穴之腹皮痈。证治见腹皮痈条。
五脏气逆证中,肾气上逆的症状,出《素问·宣明五气篇》。欠,呵欠;嚏,喷嚏。高士宗《素问直解》:“病气在肾,则为欠为嚏,欠者阴阳相引;嚏者,阴出于阳也。”临床上,肾虚精不足以养神者,常见精神萎靡不振,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