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阳玉龙散
即回阳玉龙膏,见该条。
即回阳玉龙膏,见该条。
出《生草药性备要》。又名巴岩香、蛤蒌、假蒌。为胡椒科植物假蒟Piper sarmentosum Roxb.的全草。分布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苦、辛,温。温中散寒,祛风利湿,行气止痛。①治胃腹寒痛,疝痛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脉疽。见该条。
即四花与患门两穴之联称。详各该条。
宋代医疗福利设施,据载系专为收养贫病之人而设。
推拿手法。用力拍打治疗部位。与拍法相似但用力较重。《备急千金要方·老子按摩法》:“若有脚患冷者,打热便休。”
病名。为局限性的皮肤色素脱失。见《千金要方》卷二十三。又名白驳风。多因风湿搏于肌肤,气血失和,血不荣肤而成。本病发无定处,初起皮肤出现边缘清楚,大小不等的白色斑片,可以单发,亦可泛发。周围皮色较深,斑
骨名。出《灵枢·背腧》。又名膂骨。即第一胸椎棘突。
【介绍】:元代医家。为金代名医刘完素三传弟子,著《加减方》1卷,已佚。
本草著作。明姚可成(号蒿莱野人)撰。约成书于1642年。姚氏将明王磐(鸿渐)《野莱谱》更名《救荒野谱》;另收集草类四十五种、木类十五种,编成此书,名曰“补遗”。现存《借月山房汇钞》本等。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清河(今河北省境内)人。崔彧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