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四。即独胜散第一方,见独胜散条。
证名。即脉痿。《医宗必读·痿》:“心痿者,脉痿也。”详脉痿条。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三。即肾消、消浊。详该条。
指久患气喘的病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即口上胡须。《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髭美,血少气多则髭恶,血气皆少则无髭。”
即右半身不遂。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参左瘫右痪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因疳疾而引起的咳嗽,多为疳热损伤肺气所致。临床表现除具有疳的症状外,多伴咳嗽咯痰,胸闷气急,消瘦,盗汗,五心烦热等。治宜利肺除疳,豁痰止咳,用泻白散加减。参见肺疳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珍珠母,详该条。
病名。指虽能饮食而四肢活动迟钝、不能收持之症。《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华氏中藏经·论肉痹》:“肉痹者,饮食不节,膏粱肥美之所为也。脾者肉之本,脾气已失,则肉不荣,肉不荣则肌
病名。见《外科真论·妇人阴疮门》。即阴蚀,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