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鸡肋集

鸡肋集

① 七十卷。宋晁补之(1053-1110)撰。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元丰二年(1079)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为太学正,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著作佐郎。章淳执政时,出知齐州,因修《神宗实录》失实,遭贬。徽宗立,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大观末,知达州、泗州,卒于官。补之少聪敏强记,善属文。十七岁从父官杭州,作《钱塘七述》,杭州通判苏轼见后,叹曰:“吾可以搁笔矣!”由此知名。后与黄庭坚、张耒、秦观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张耒曾说:“补之自少为文,即能追步屈、宋、班、扬,下逮韩愈、柳宗元之作。促驾力鞭,务与之齐而后已”。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亦称其“古文波澜壮阔,与苏氏父子相驰骤;诸体诗俱风骨高骞,一往俊迈,并驾于张、秦之间,亦未知谁为先后”。所著《鸡肋集》七十卷为明崇祯乙亥苏州顾凝远依宋版重刊,前有元祐九年补之自跋,后有绍兴七年其弟谦之跋。其跋称:“今所得者古赋、骚辞四十有三,古、律诗六百三十有二,表、启、杂文、史评六百九十有三。自捐馆舍,逮今二十八年,始得编次为七十卷。”有《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四部丛刊》诸刊本。② 一卷。宋何希之(约1289年前后在世)撰。何希之,抚州乐安(今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署零陵教授。宋亡后,遁迹以终。此本首冠以廷试、省试第二篇,后附以诗文五十余篇,皆其子孙搜辑而成,因此体制舛错,编次无法,文格亦多平衍,阙帙甚多,其菁华已不复存。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猜你喜欢

  • 周易述传

    ①清丁裕彦所著易学著作。十卷。丁裕彦,字毓清,山东潍扬县人。此书从经文本义出发解释经文,认为伏羲之卦即是经,故把它列在经文之前,并用孔子之言解释文王彖辞、周公爻辞。同时参同周易朱注,凡是经传辞后所列音

  • 笃志斋春秋解

    二卷。清张应誉(详见《笃志斋周易解》)撰。应誉究心于宋儒之学,于群经都有著述,尤深于《易》、《春秋》,撰有《笃志斋经解》五卷,《笃志斋春秋解》就是其中的一种。该书不释《春秋》全经,有所论说,就分别条录

  • 农说

    一卷。明马一龙(1490-1562)撰。马一龙,字负图,一字应图,号孟河,溧阳(今江苏溧阳)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中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马一龙辞官后,亲自从事农业生产,痛感农夫不会讲哲理,而那

  • 急就章考异

    ①一卷。清孙星衍(1753-1818)撰。星衍字渊如,江苏阳湖(今武进)人,经学家,其生平著述,详见《周易集解》。是书以法帖中绍圣三年勒石本为底本,把颜师古注本、黄庭坚校本、李焘刊本、朱熹刊本、王应麟

  • 絮苦斋杂考

    一卷。清戴熙撰。熙字鹿床,号醇士,浙江钱塘人,道光十二年二甲进士。咸丰十年,太平军陷杭州,投池死。此书所考,大抵经义字学,间及金石文。说《诗·大东》,依《诗序》意,为谭大夫供亿周人过境之词。只是旧注於

  • 安危注

    四卷。明吴甡编。甡字鹿友,南直隶兴化(今属江苏)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该书主要辑录汉晋唐宋几代将相生平事迹。其题目取自陆贾《新语》中“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

  • 道德真经论

    ①四卷。宋吕惠卿(1032-1111)撰。吕惠卿,字吉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晋江)人。曾帮助王安石推行新法,官至参知政事。除《道德真经论》外,另著有《宋中太一宫碑铭》。《道德真经论》又称《道德真经传》

  • 天台诗选

    五卷。明许鸣远(生卒年不详)编。许鸣远字有望。浙江天台人。自序说:为天台先正诗,多湮没失传,虑后学并此近今者而失之,因加搜罗。间入仙释及占籍之士。起南宋迄明,凡二百二十四家。搜采不可谓不广,然元以前仅

  • 宜章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永图修,龚立海、黄本骐纂。陈永图字固庵,涪州人,曾任宜章县知县。龚立海字云涛,巴陵人,贡生。黄本骐字花耘,宁乡人,举人。宜章置县始于隋朝,初名义章,至宋改为宜章,迄无更易。《宜章县

  • 冠昏丧祭仪考

    十二卷。清林伯桐(1775-1844)撰。林伯桐,字桐君,号月亭,广东番禺县(今广东广州)人。举嘉庆六年(1801)乡试,由拣选知县改就教职,道光二十三年(1843)八月选德庆州学正,二十四年十二月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