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夷门广牍

夷门广牍

一百二十六卷。明周履靖(生卒年不详)撰。周履靖,字逸之,号梅颠道人,嘉兴(今浙江省嘉兴)人。周履靖生性嗜书,爱好金石,专力于古文辞的研究。他志趣博雅,曾自筑篱笆墙,将河流引入其内,杂植许多梅花、竹子,每日读书于其中,并自号“梅颠道人”。周履靖在读书、著书之余,也经常与博雅之士出游,吟诗作赋,谈古论今。周履靖知识博洽,平生著述颇丰,有《菊谱》、《茹草编》、《唐宋卫生歌》、《益龄单》、《质龟论》、《天文占验》、《土牛经》、《画评会海》、《毛公坛倡和诗》、《唐宋元明酒词》、《夷门广牍》等几十种。而其中又以《夷门广牍》最有名。此书是周履靖收集历代稗史、野记及其他杂书及自著之书,编辑而成的一部丛书。书名“夷门”,自寓隐居之意。此书刊成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书首有自序。根据周履靖自序所称,以及其它诸书所收不同版本之《夷门广牍》,皆为一百五十八卷,收书一百零七种,分十三类。而《四库全书总目》在其存目中著录此书为一百二十六卷,收书八十六种,分十门。据研究者断定,四库馆臣在编《四库全书》时,所参用的“通行本”是不全之残本。《尊生牍》、《书法牍》、《画薮牍》三牍,皆有彩印零本传世,为后印者。周履靖在自序中称所辑有艺苑牍(共收有《文章缘起》一卷,梁任昉著,《释名》一卷,汉刘熙撰等十种书)、博雅牍(共收有《异域志》二卷,元周致中辑;《格古要论》三卷,明曹昭撰等五种)、尊生牍(收有《胎息经》一卷,幻真先生著;《天隐子》一卷,唐司马承祯著等十二种)、书法牍(收有《法书通释》二卷,明张绅撰;《干禄字书》一卷,唐颜元孙撰等三种)、画薮牍(收有《画评会海》二卷,附唐名公山水诀一卷,明周履靖撰;《天形道貌》一卷,明周覆靖撰等七种)、食品牍(收有《山家清供》二卷,宋林洪撰;《茹草编》四卷,明周履靖撰等九种)、娱志牍(收有《绿绮新声》三卷(现存卷一至卷二),明徐时琪撰;《玉局钧玄》一卷,明项世芳辑等八种)、杂占牍(收有《黄帝援三子玄女经》一卷,《黄帝宅经》二卷等十四种)、禽兽牍(收有《禽经》一卷,周师旷撰,晋张华注;《兽经》一卷,明黄省曾撰,明周履靖补等六种)、草木牍(收有《种树书》三卷,唐郭橐驼撰;《农桑撮要》一卷,元鲁明善撰等八种)、招隐牍(收有《逸民传》二卷,明皇甫涍撰,明刘凤补;《香案牍》一卷,明陈继儒撰等七种)、闲适牍(收有《五柳赓歌》四卷,晋陶潜撰,明周履靖和;《中峰禅师梅花百咏》一卷,元释明本撰等十四种)、觞咏牍(收有《青莲觞咏》二卷,唐李白撰,明周履靖和;《香山酒颂》二卷,唐白居易撰,明周履靖和等四种),而终以别传。共十三类,一百零七种。而《四库全书》存目中却称“观其自序,艺苑、博雅之下有尊生、书苑、画薮三牍,而皆未刊入。”并称此书凡八十六种,其门有十”。经后人研究,校以它本,推论四库馆臣所见《夷门广牍》为不全之残本。此书所收,包括历代稗官杂记与周履靖自著、吟咏以及诸公投赠之诗篇等,其中有很多古代科学技术资料。通过周履靖的辑刊,使许多零散单本赖以保存,并流传下来,可以说对保存古籍起了一定的作用。有万历间周履靖辑刊本,六十册,书中另有万历二十六年(1598)刘凤序、黄洪宪序、张献翼序及何三畏序,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另有《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

猜你喜欢

  • 文选李注义疏

    八卷。近人高步瀛(1872-1940)撰。高步瀛字阆仙,河北霸县人。清末举人。1901年任畿辅大学堂教习,保定优级师范学堂教习。赴日留学,归国后任图书局编纂,补学部主事。民国后历任教育部金事、编审处主

  • 筹辽硕书

    四十六卷,附录一卷。明程开琇辑。开琇字仲秩,天都人。事迹不详。是书记明万历四十六年夏间迄四十八年秋,内外臣僚关于辽事的奏疏,按年排次,共四十六卷,卷一卷二为熊廷弼、张涛二人奏疏,采辑最繁,久佚。徐乾《

  • 十三经拾遗

    十六卷。清王朝渠(生卒年不详)撰。朝渠字揆方,号达诠,江西万年(今万年县)人。乾隆四十四年举人,由大挑选义宁州训导,勤于其职,课士有方,升任直隶宁河县知县,兴利除害,培养人材,有循吏之称。生平植品砥行

  • 律吕新书浅释

    一卷。清文藻翔撰。藻翔字蔚丞,直隶(河北)固安人。文氏精于算学,又受欧风影响。故对《律吕新书》详为撰拟,以六律正五音之理。此书仅录蔡元定《律吕新书》上卷,凡十三篇,并录性理精义考之按语,为之诠解。蔡氏

  • 经义管见

    一卷。清饶一辛撰。饶一辛字冶人,南城人。此书成于雍正三年(1726)。共有七个图说,周易统天旋卦赋一,说卦传论一,纳音五行论一,古今本得失论一。对于周子太极图、邵子先天图多有攻击驳斥,而饶一辛自己造的

  •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

    一卷。毛扆编。毛扆(1640-1713),字斧季,江苏常熟人。酷爱藏书,是著名藏书家汲古阁主人毛晋的第五子,幼聆父训,承家学遗风,亦擅校勘。因拟售书于吴江潘耒(1646-1708)而撰此书目,后转售泰

  • 佚礼扶微

    五卷。清丁晏撰。丁晏(1793-1875)字柘堂,江苏山阳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平生精研经学训诂,笃好郑学。辑《禹贡集解》三卷,对《诗经》之郑笺、“三礼”之郑注研究尤深,认为孔疏曲解郑学,因之

  • 癸巳存稿

    十五卷 清俞正燮(1775-1840)撰。俞正燮《癸巳类稿》与本书体例、内容性质大致相同,原共三十卷,为缮写方便,分《癸巳类稿》与《癸巳存稿》两次刊刻,卷数均为十五卷。此书也是考据学笔记。卷一、二为经

  • 华泉集

    十四卷。明边贡(1476-1532)撰。边贡字廷实,号华泉,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除太常博士,擢兵科给事中,升太常丞,出任卫先军,荆州知府,累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因人弹劾其纵酒

  • 敏学轩述记

    十六卷。清陈世箴(生卒年不详)辑。世箴字筱林,丹徒(今属江办省)人。是编乃世箴嗜读古书,采诸家文辞,体仿《文选文苑总集》,汇编成辑。内容多记忠臣孝子,遗文轶事,人心风俗之事,意在垂世立教。其记忠孝节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