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勃极烈制

勃极烈制

金建国后,对原来氏族制时期之贵族议事制度进行改革。太祖阿骨打由都勃极烈(诸部长)改称皇帝。收国元年(公元1115年)七月起,又逐步改造都勃堇、勃堇、国相制度,创立勃极烈制,陆续设置谙班(大)勃极烈、国论忽鲁(诸部统帅)勃极烈、国论阿买(第一)勃极烈、国论昃(第二)勃极烈。后又增置国论乙室勃极烈、忽鲁勃极烈、迭勃极烈、昃勃极烈、移赉勃极烈等,参决国政,分掌内外军政事务。太宗时,又进一步改订勃极烈制,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勃极烈制虽仍保留氏族贵族议事制痕迹,但实际已是皇帝之下的全国最高军政管理中枢。

猜你喜欢

  • 滦州起义

    武昌起义爆发后,驻滦州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于1911年10月29日(宣统三年九月八日)联名通电,要求清廷立宪。清政府急派驻保定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往滦州“宣慰”。吴禄贞本是革命党人,又

  • 五斗米道

    早期道教中的一派。又称米道、鬼道、天师道。东汉顺帝时,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在四川鹤鸣山(一作鹄鸣山,今四川大邑境内)创立。因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名五斗米道、又因道徒尊张陵为天师(一说张陵自称天师

  • 更役

    汉代各种劳役的统称,因各种劳役皆由成年男子 (称为“卒”)更迭为之而名。汉制,服役年限自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在本郡或本县服役一月,称为“卒更” (或“更卒”);此外,每人一生还须服二年兵役,一

  • 金陵机器局

    见“金陵机器制造局”。

  • 升平社学

    指新建升平社学,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广州西北郊区一些爱国士绅建立的“纠合各乡居民团练自卫”为主旨的反侵略组织之一。社学起源于明代,原是农村中地主士绅进行封建教育的组织,清中期以后逐渐演变为地主士

  • 用兵安南

    元朝对安南(今越南北部)的侵略战争。蒙哥汗七年(公元1257年),蒙古大将兀良哈台遣使入安南谕降,使者被扣。兀良哈台遂分道进兵,破安南都城。后因气候炎热,驻兵九日即班师。忽必烈即位后,安南国王被迫称臣

  •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

    又称《藏印议订附约》或《藏印续约》。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93年12月5日(光绪十九年十月二十八日)清政府参将何长荣与英国政务司保尔在印度大吉岭签订,共十二款。主要内容:开放亚东为商埠,

  • 湖广会子

    南宋一种地方性纸币,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湖广总领王珏先曾创行一种以铁钱为本位的“直便会子”,面额分为一贯、五百两种,专用于荆湖北路,名为湖北会子。后又通行于京西路和广南路,称湖广会子。规定每若

  • 公刘迁豳

    周族在弃以后曾因政治上的原因流窜到戎狄居住的地区,这对周族的发展十分不利。大约在商朝初年,周族领袖公刘率领周族迁往泾水中游的豳(亦作邠,今陕西栒邑县西)重新定居下来。《诗经·公刘》篇记载了公刘率领周人

  • 探马赤军

    蒙元时期军队的一种。“探马赤”一语,学界考释不同。有的认为来自突厥语“达摩支” (泛指达官),有的认为来自契丹语“挞马” (意为扈从官)。其成员,最初是从兀鲁兀惕、忙兀惕、弘吉刺、亦乞烈思、札刺儿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