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东汉三绝三通西域

东汉三绝三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西域诸国与汉朝的密切联系。王莽倒行逆施,致使西域与汉关系中断。匈奴乘虚而入,奴役西域。光武帝刘秀时,因忙于平定割据,无暇外顾,匈奴趁机控制西域,侵扰河西。汉明帝决定击匈奴通西域。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分兵四路出击北匈奴,窦固分兵取伊吾卢(今新疆哈密)后,派假司马班超与从事郭恂率三十六人出使西域,鄯善、于阗、疏勒附汉,经过艰苦的斗争,西域诸国与汉中断的关系基本恢复,汉复置西域都护府。此为东汉第一次通西域。永平十八年,汉明帝死,北匈奴卷土重来,汉罢除西域都护府,并诏班超回朝。汉与西域交通复濒于断绝。在于阗诸国的坚决挽留下,班超留驻西域,依靠西域诸国力量,运用军事和外交手段,和绥西域。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迫使其主力西迁,为通西域创造了有利条件,班超出兵击退大月氏入侵。永元六年,汉与西域诸国关系全部恢复,任班超为西域都护。此为东汉第二次通西域。永元十四年,班超东归洛阳。继任西域都护的任尚,对西域诸国实行残酷统治,引起西域诸国的反抗。适值羌人起义,陇道断绝,檄书不通。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东汉罢西域都护,撤回屯田士,东汉与西域关系再次断绝。西域诸国又被北匈奴所控制。延光二年(公元123年),东汉遣班超之子班勇为西域长史,重新经营西域。鄯善、龟兹诸国归汉。延光四年班勇在鄯善、车师等国支持下, 破车师后部。永建元年(公元126年),班勇兵至北准噶尔盆地,定车师六国,调西域诸国兵追击匈奴呼衍王,使天山以南匈奴绝迹。永建二年,班勇与敦煌太守张朗分兵两路进击焉耆,焉耆归汉。汉与西域中断的交通全部恢复。汉设伊吾司马,管理屯田事宜。此为东汉第三次打通西域。

猜你喜欢

  • 鄱阳湖之战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之间的一次战争。陈友谅称帝建汉后,不断与朱元璋交兵,但多次失败。至正二十三年三月,朱元璋领兵北救韩林儿于安丰(今安徽寿县)。四月,陈友谅乘机统兵六十万围洪都

  • 阿古柏殖民政权

    浩罕国军官阿古柏依靠英俄的支持在新疆建立的反动殖民政权。1864年(同治三年)爆发的新疆各族人民的反清武装斗争被民族、宗教上层引入歧途,形成封建割据的混乱局面。是年夏季,割据喀什噶尔的柯尔克孜族人司迪

  • 介休之战

    唐军与宋金刚军进行的一次战役。李渊太原起兵,进军关中之时,留第四子李元吉镇守太原(今山西太原南)。后刘武周、宋金刚勾结突厥贵族,攻破太原,并长驱南下直到晋南。李渊派李世民率军反击,以收复故地。武德三年

  • 更役

    汉代各种劳役的统称,因各种劳役皆由成年男子 (称为“卒”)更迭为之而名。汉制,服役年限自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在本郡或本县服役一月,称为“卒更” (或“更卒”);此外,每人一生还须服二年兵役,一

  • 南军

    西汉守卫未央宫的屯卫兵。由卫尉统率。因未央宫在京师长安城内的南部,故名。卫士由各郡农民轮流担任,一年更换一次。除未央宫外,南军还守卫长乐宫、建章宫、甘泉宫等宫殿。武帝时扩大北军,增设八校尉。又恐北军偏

  • 中俄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趁英法联军攻陷天津之机胁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13日(咸丰八年五月初三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海光寺签订。共十二条,主要内容为:除

  • 魏(李密)

    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建立的政权。参见“瓦岗军起义”。

  • 台湾抗日义勇军

    台湾绅民反抗日军割占台湾的武装。《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来,台湾绅民奔走相告,集会抗议割台,联名发布檄文,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1895年6月2日(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十日)清政

  • 商鞅变法

    战国时商鞅在秦国进行的政治改革。商鞅将魏国李悝的《法经》带到秦国,改法为律,作为其变法的理论依据。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一说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商鞅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令民五家为伍,

  • 侨置郡县

    从八王之乱到西晋灭亡,中原地区有八十万人南迁。南迁人口,多以宗族或乡里关系相聚而居,保持原籍贯,时称之为“侨人”。东晋朝廷为控制侨人,维护南迁的世族地主利益,遂在侨人居住集中地区设置与侨人籍贯同名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