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酉阳宣慰司

酉阳宣慰司

明、清四川土司(今土家族)。天启元年(1621),以“酉阳宣抚司”升置,以原宣抚使冉跃龙为宣慰使。冉氏世为土官。元末,其先祖冉如彪受封为四川酉阳军民宣慰使司(治今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宣慰使。明洪武五年(1372),土官冉如彪归附,遣弟冉如喜入朝,明以其辖地置酉阳州,授冉如彪为土知州。八年(1375),改州为宣抚司,复命其充宣抚使,每三年一入贡。二十七年(1394),冉兴邦袭职。景泰七年(1456),宣抚佥事冉廷璋帅土民从征五开、铜鼓起事苗民,受赏赉。天顺至成化间(1457—1487),宣抚使冉云随征苗人,进散官一阶。弘治七年(1494),宣抚使冉舜臣从征贵州苗民,进阶明威将军。正德八年(1513),宣抚使冉元贡献大木料。万历十七年(1589),宣抚使冉维屏因献大木,加从三品服。四十六年(1618),宣抚使冉跃龙奉命率酉阳土兵4千援辽东明军,次年,在浑河之役中,弟冉见龙、部下冉文焕及土兵1700人阵殁。天启元年,晋宣慰使。翌年,率所部土兵趋重庆,参与围困四川永宁反明土官※奢崇明。崇祯间(1628—1644),冉天麟袭职。清顺治十五年(1658),冉奇镳归附,仍授原职,颁给印信、号纸及敕书。雍正十二年(1734),宣慰使冉元龄因事被革职,追缴印信、号纸,并以其辖地设酉阳直隶州。原辖邑梅洞、平茶洞、石耶洞、地坝四长官司,亦皆于乾隆元年(1736)改土归流。

猜你喜欢

  • 平埔人

    部分台湾高山族的称谓。清代亦称“平埔番”。主要散布在台湾西部和北部沿海平原及浅山。因其大多居于较为平坦的地区,故名。过去有人将其分为若干支:凯达加兰人,分布在基隆、淡水及台北附近;噶玛兰人,分布在今宜

  • 段寿辉

    宋代云南大理国第十三世国王。《云南志略》等作段晖寿。白族。大理人。※段廉义(段连义)侄(一作段庆义子)。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前世国王段廉义被权臣杨义贞篡杀。历4个月,杨复被鄯阐侯高智升子、清平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中左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察奇尔哈喇,西至阿尔噶棱,南至善达勒,北至阿鲁哈朗。有佐领1。会盟于汗阿林盟。乾隆二十三年(1758)自桑斋多尔济所属析出,别为一旗,授三达克多尔济为札萨克。五十三年(178

  • 回屯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农民屯田。乾隆二十五年(1760),阿克苏办事大臣阿桂奉命率兵至伊犁驻扎屯田时,又从阿克苏、乌什、赛里木、拜城、库车、沙雅尔等地迁移维吾尔族农民300户,安置在伊犁河南海努克(今察布查

  • 吕隆

    ?—416十六国时期后凉国君。401—403年在位。字永基。略阳(治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开国主※吕光弟吕宝子。善骑射。初为后凉北部护军,后为中领军。后凉咸宁三年(401),与弟吕超共杀吕纂,即

  • 乌格德勒库

    见“阿鲁台”(1217页)。

  • 保安令

    保安族传统民歌。又称保安花儿、脚户令。流行于积石山保安族地区。约源于清代。多在节庆时演唱,演唱时,除用汉语外,衬词、借词中也用本民族语言,以及撒拉语、藏语等。节奏自由奔放,带有颤音,由低转高,婉转动人

  • 奔柴

    即“教气艾”(1980页)。

  • 白纛

    内蒙古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喀尔喀等地所供奉之祀神仪物。《蒙古秘史》、《蒙古源流》、《黄金史》都有“九斿白旗”的记载,据说是神矛。在金刚宝矛之下装着圆盘,圆盘上钻有8眼,每眼有白缨。四面四角共有8个陪纛

  • 阿布德拉大渠

    清代新疆重要水利设施。又称“阿布德拉布哈”。同治十年(1871),由驻守塔尔巴哈台的锡伯、索伦、达斡尔等营军民共同开凿。全长60多里,对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