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部裕固语

西部裕固语

我国部分裕固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张掖地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使用人口近5000 (1989)。西部裕固语保留了较多的古代成分。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8个基本元音,除i和y外,其它6个各有一个相应的带擦元音;由于借词影响和语音变化出现了一些复元音;元音和谐不十分严整,但在固有词中仍有一定的规律;有28个辅音音位;除有一套舌叶音外,还有一套舌尖后音;塞音和塞擦音都是清音,只分送气和不送气两种;有些词首的j和同语族部分语言词首的d3相对应,一些词的读音保留了古代的语音特点;在固有词词尾有少量的复辅音;由于借词的影响在词首和词尾出现了一些新的复辅音;重音一般落在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在语法方面,名词有数、格和领属性人称范畴,但没有谓语性人称的范畴,领属性人称也有逐渐消失的趋势;部分形容词有级的范畴;数词11至19和21至29的构成保留了古代突厥与回鹘文献语言的特点;有相当数量的量词,其中有不少借自汉语;第三人称代词除有数的区别外,又分为在场的、不在场的和较远的3种;动词有态、式、时、体等范畴和形动词、副动词等形式,没有人称范畴;缺少连词,复合句不太发达;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定语在被修饰成分之前。在词汇方面,构词的主要方法是派生法,其次是复合法;保留有突厥、回鹘文献语言中一些古老的词;有较多的汉语借词,而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很少。西部裕固语内部差别不大。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两个主要分布区大河区和明花区之间除少数词有所不同外,其音位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基本相同。

猜你喜欢

  • 咩迷氏

    ①西夏党项族姓。 ②党项首领夏国王李德明第二妻。生子成遇。 ③(? —1045)夏景宗李元昊妃。生子阿理。因失宠,避居夏州王庭镇。天授礼法延祚八年(1045),阿理聚众谋乱被沉于河后,也被杀。

  • 刘犍

    ?—386北魏时匈奴独孤部首领。又作刘鞬。初依居贺兰部。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弟刘奴真率别部附魏后,被迎归,得弟禅让,领部众。为谢贺兰部贺讷之厚待,遣弟刘去斤献金马,并欲叛魏,改从贺兰部,为奴真所

  • 海古水

    辽代河名。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东北海沟河。女真族完颜部发祥地。女真人本迁徙无常,至献祖完颜绥可时乃徙居海古水旁,耕垦树艺,始筑室,有栋宇之制。自是以此为根据地,迅速强大起来。

  • 上方夷

    云南古族名。晋人常璩著《华阳国志》载:“云南郡……有熊仓山……有上方、下方夷”。云南郡始设于蜀汉,辖滇西北地区,治云南县(今祥云县云南驿)。熊仓山,自唐以后称点苍山(简称苍山),在今大理市西,洱海西方

  • 移支

    东汉西域小国名。据《后汉书·西域传》载,有1千余户,3千多人,胜兵千余。其人皆披发,勇猛善战,以游牧为业,随畜逐水草,不知农田耕作。所居原为蒲类国地,以蒲类王得罪匈奴单于,匈奴强迫蒲类人远徙匈奴右部阿

  • 完颜秉德

    ?—1150金宗室、大臣。本名乙辛。女真族。完颜氏。金源郡王※完颜宗翰孙。初为西南路招讨使,迁汴京(今开封)留守,进兵部尚书,拜参知政事。皇统八年(1148),与乌林答蒲卢虎等廉察郡县,还,拜平章政事

  • 札藏寺

    黄帽派喇嘛庙。位于今青海湟源县西30里。为青海黄河北右翼蒙古各旗置建。住寺喇嘛俱为蒙古族人。解放前有喇嘛128名。车臣诺们汗住持。原有右翼盟长公署及右翼王公贝勒等办事处。绕寺而居皆蒙古人,约有数百户。

  • 祥泰隆

    清代阿拉善旗旅蒙商商号。创建者原是山西平遥县人。清初流落于阿拉善,依靠贩卖什货为生。后于紫泥湖地方(位于定远营西北50华里处),与人合伙,住帐售货,成为座商,称祥泰公,专营蒙古地区买卖。雍正元年(17

  • 哑不害

    明代蒙古称谓。蒙古语音译。汉文又译作哈不害、哈不豁。对蒙古贵族之女的称呼。王士琦※《三云筹俎考·夷语解说》云:“哑不害,是王子并各台吉之女,与宗女同”。茅元仪《武备志》、郭造卿《卢龙塞略》所载蒙古译语

  • 萨哈连岛

    见“库页岛”(1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