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璮之乱
反元事件之一。李璮,字松寿,潍州(治今山东潍坊)人。元太宗三年(1231),袭父李全职,治益都行省,专制山东30余年。中统元年(1260),加封江淮大都督。三年二月,乘忽必烈汗与弟阿里不哥为争帝位连年争战之机,起兵反,献涟、海等3城于宋,攻益都,据济南。为史枢、阿术所败,退守济南。被右丞相史天泽及诸王哈必赤军所围困。七月,粮尽兵乏,投大明湖,不死,被俘,斩于军前。
反元事件之一。李璮,字松寿,潍州(治今山东潍坊)人。元太宗三年(1231),袭父李全职,治益都行省,专制山东30余年。中统元年(1260),加封江淮大都督。三年二月,乘忽必烈汗与弟阿里不哥为争帝位连年争战之机,起兵反,献涟、海等3城于宋,攻益都,据济南。为史枢、阿术所败,退守济南。被右丞相史天泽及诸王哈必赤军所围困。七月,粮尽兵乏,投大明湖,不死,被俘,斩于军前。
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乌梁海氏。世居克什克腾地方。崇德三年(1638),以废官从贝勒岳讬征明,败通州兵。出边时,奉命防卫董家口,同鄂莫克图击败明追兵。五年(1640),随军征明。七年(1642)围锦
见“苑川”。(1343页)
寺庙名。位于西藏拉萨市城区。位处拉萨大昭寺北半里许。七世纪唐文成公主主持兴建。藏语称“喇木契”,意为“大院落(寺)”。又称“喇木契祖拉康”,意为“小昭寺”。因该寺系汉地宫廷式大屋顶(歇山式),色彩斑烂
1839—1915清末学者。湖北宜都人,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同治举人。潜心治学,不务仕进。光绪六年(1880)起任清廷驻日本使馆随员约10年,归国后先后任湖北黄冈县学、两湖书院地理教习、勤成学堂总教
1070—1142金初将领。上京(今黑龙江阿城)纳邻河人。后徙咸平路梅黑河。女真族。阿勒根氏。勇毅善射。金初,领谋克、猛安,随军伐辽,每战皆克。皇统元年(1141),以功擢宣威将军。翌年,授同知通远军
见“鹿棋”(2104页)。
西夏监军司名。全称石州祥祐监军司。夏景宗李元昊建国时建,为西夏初期十二监军司之一。初期驻地绥州(今陕西绥德县),称绥州监军司,毅宗奲都六年(1062)改称祥祐军司。后迁石州(今陕西横山县东北)。备宋鄜
见“倒喇”(1887页)。
?—318十六国时期汉国(前赵)王子。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国君※刘聪子,刘粲弟。嘉平二年(312),封齐王。又拜卫大将军。建元二年(316),被郭猗、靳准诬陷与皇太弟刘乂共谋作乱。麟嘉三年(3
见“硕德八剌”(20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