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米
旧时西藏墨脱宗门巴族地区农奴等级之一。相当于藏区的差巴。约占全宗(相当内地县)农户的92%,是农奴阶级的主体,差和乌拉的主要承担者。领种一定数量的差地,享有对村社公有土地※基萨的使用权。人身依附领主。经村民公推并经领主批准可担任措本(相当内地区、乡长)、学本(相当内地村长)。90%以上缺乏铁质农具,畜力不足,生活贫困,需要靠帮工和搞副业生产接济生活。一旦丧失差地即下降为※如米。民主改革后废除。
旧时西藏墨脱宗门巴族地区农奴等级之一。相当于藏区的差巴。约占全宗(相当内地县)农户的92%,是农奴阶级的主体,差和乌拉的主要承担者。领种一定数量的差地,享有对村社公有土地※基萨的使用权。人身依附领主。经村民公推并经领主批准可担任措本(相当内地区、乡长)、学本(相当内地村长)。90%以上缺乏铁质农具,畜力不足,生活贫困,需要靠帮工和搞副业生产接济生活。一旦丧失差地即下降为※如米。民主改革后废除。
纪传体断代史书。西晋陈寿(233—297)撰。65卷。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官观阁令、晋平令、著作郎。是书主要记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间魏、蜀、吴三国史
?—1824清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姓瓜尔佳氏。乾隆三十一年(1766),由健锐营蓝翎长补前锋校。后历任参领、副将、总兵。五十四年(1789),擢乌鲁木齐提督。嘉庆四年(1799),官乌鲁木齐都统。七
?—140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休利。※乌稽侯尸逐鞮单于弟。顺帝永建三年(128)嗣单于位。屡遣兵随汉将出塞击鲜卑与北匈奴。阳嘉二年(133),遣骨都侯夫沈与汉军出塞击破鲜卑,斩
西突厥东厢(左厢)※五咄陆之一。居碎叶川(今楚河)东,约在今伊犁河中下游北岸。唐永徽二年(651),阿史那贺鲁西遁,据其地,设啜统辖,称突骑施贺逻施啜。显庆二年(657),唐平阿史那贺鲁后,其地归唐,
见“设罢”(923页)。
见“噶桑图登丹贝尼玛”(2505页)。
即“驼鹿”(1554页)。
见“真金”(1818页)。
古族名。又称僰人。秦以前主要分布在以僰道(治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南)为中心的今川南和滇东北一带。曾建有僰侯国(僰国)。秦通※五尺道及西汉通西南夷道,皆起自僰道。其地汉时属犍为郡。南朝梁时,属戎州。秦汉时已
见“全宁路”(8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