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

明神宗时期涉及内外民族关系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1)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先后任明宁夏副总兵的蒙古人哱拜、哱承恩父子因从征蒙古有功未得升赏,反遭巡抚党馨等人的排挤虐待,遂起兵反明,攻占宁夏(今银川)、玉泉营、中卫、广武等地,并得到蒙古鄂尔多斯部的援助,致明全陕震动,明廷急调宣府、大同、山西、辽东诸镇边兵及浙兵、湖广苗兵,以名将麻贵(回族)、李如松(朝鲜族)为统帅进行镇压。同年八月,因宁夏城中乏食,哱承恩等中明反间计,复遭水攻,终被镇压,史称“平哱拜”,详“哱拜”(1864页)、“哱承恩”(1864页)。 (2)万历二十年五月,日本国丰臣秀吉(平秀吉)派兵侵略朝鲜,从釜山登陆,先后攻占王京(今开城)、平壤等地,逼近鸭绿江。朝鲜王李昖走避义州(在鸭绿江边)、爱州,向明朝频频求援。同年七月至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明廷先后派出史儒、祖承训、宋应昌、李如松、李如柏(朝鲜族)、刘綎、邢玠、麻贵、杨镐等率数十万兵援朝抗倭,光复平壤、王京等地,明朝将士牺牲10余万。后因丰臣秀吉病死,倭军溃退,战事告终,史称“援朝鲜”。 (3)万历二十八年(1600),明廷调集川、黔、湖广、滇、陕、甘、浙等省的20余万官军和土兵,以总督李化龙为统帅,分八路向叛乱多年的四川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发起总攻,终于平定播州之乱,并将播州改土归流,设府、州、县,分隶川、黔,史称“平杨应龙”或“平播”,详“杨应龙之乱”(980页)。上述三大战事以年号合称“万历三大征”。

猜你喜欢

  • 豆卢通

    539—597北周、隋官员。又名会,字平东。昌黎徒何(即徒河,今辽宁锦州)人。其先世鲜卑慕容氏,后归附北魏,改姓豆卢。陇右总管府长史、沃野县公※豆卢永恩长子。北周时,以父功,赐爵临贞县侯,寻授大都督,

  • 毗·囊热拉赞

    吐蕃大臣。《五部遗教·大臣遗教》作毗·纳木热赞或尚热拉赞。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人。系当时“九大舅臣(尚论)”之一。“九大舅臣”凭藉身居要职,搜刮民财,中饱私囊,争夸财势,或以功勋

  • 特楞古特

    部落名。又译特凌古特、捷连乌特。俄国人又称之为“白喀尔木克”、“山区喀尔木克”。成吉思汗时期依附蒙古。后海都叛元,为所辖。明代隶瓦刺。清代前期从属准噶尔部。主要驻牧于叶尼塞河上游至鄂毕河上游的阿尔泰山

  • 五原誓师

    冯玉祥将军在五原誓师北伐的举措。1926年1月,奉直军阀联合逼冯玉祥下野,冯去苏联,所部国民军退据绥西,中共北方区委派出大批党员在国民军中工作,争取该军参加革命斗争。同年9月,冯自苏联返国,表明接受国

  • 哈铭

    明朝通事(译员)。汉名杨铭。蒙古族(一说回族)。幼从父为明朝通事。正统(1436—1449)中,随吴良出使瓦剌,被羁留。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征瓦刺兵败被俘,受命为英宗和也先作蒙汉语通事,侍从

  • 仆散忠义

    ?—1166金大将。本名乌者。上京(治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拔卢古河人。女真族。仆散氏。婆速路统军使背鲁子,太祖宣献皇后侄。为人谦以待下,敬儒士,善御将士,有大略。年16,领本谋克兵,从完颜宗辅平陕西

  • 乜富架

    ?—1494明弘治年间苗族起义首领。贵州都匀人。苗族。弘治五年(1492),自称都顺王,与苗民长脚等率众起义。攻都匀、清平(今凯里),继绝川滇交通。明贵州巡抚都御史邓廷钻(瓒)率兵8万镇压。七年,兵备

  • 镇西府

    ①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乾隆三十八年(1773),设镇西府于巴尔库勒,即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尔库勒”,维吾尔语“有湖”的意思,因巴里坤湖而得名。巴里坤则是巴尔库勒的音转

  • 萧拱

    ?—1151金大臣。本名迪辇阿不。奚族。萧氏。辽中书令特末孙,金平章政事、越国王※萧仲恭子。初为兰子山猛安(千夫长)。海陵时为宰相,欲取人心,荐大臣子以为达官,遂为礼部侍郎。后因海陵纳其妻妹耶律弥勒为

  • 阿台

    ①(?—1288)元朝大臣。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畏兀儿人,一说哈密里(今新疆哈密县)人。兴平等处行省都元帅※阿里乞失帖木儿之子。宪宗七年(1257),任平滦路达鲁花赤。请免银、盐、酒等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