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兀良哈三卫指挥使司

兀良哈三卫指挥使司

官署名,亦为政区名。明洪武三年 (公元1370年)元顺帝死于应昌,其继承者仍称大元皇帝,史称北元。其时散居在今西辽河、老哈河边及其以北的是兀良哈各部,其地为纳哈出领地。洪武二十(公元1387年)纳哈出归降,次年元辽王、宁王等亦归降,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遂于纳哈出领地内设兀良哈三卫:泰宁卫,在今洮安县附近,为元末台州千户所故地,封元宗室辽王阿礼失里为该卫指挥使;福余卫,在今齐齐哈尔市附近,为元末灰亦儿千户所故地,封惠宁王海撒男达奚为该卫指挥同知;朵颜卫,在今洮儿河上游,为元末兀良哈千户所故地,封朵颜元帅脱鲁忽察儿为该卫指挥同知。兀良哈三卫隶属于明代宁王所统辖的大宁都司。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时,兀良哈三卫曾为其效力,成祖即位后迁封宁王于江西,迁大宁都司于保定,将大宁卫的土地赐给兀良哈三卫以作报酬,并封兀良哈各部大小酋长为都督、指挥、千户、百户等官,每年供给他们耕牛、农具、种子、布帛、酒食等。奴儿干都司成立后,兀良哈三卫改隶于该都司。

猜你喜欢

  • 东北路统军使司

    即“东北路都统军使司”。

  • 检典舆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检点的属官,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军帅。参见“典舆”。

  • 宣忠扈卫亲军都万户府

    元朝侍卫亲军机构。设于文宗至顺元年(1330)五月,掌斡罗思(俄罗思)军士万人。二年四月,改为亲军都指挥使司。

  • 承徽寺少卿

    官名。为承徽寺的佐官见“承徽寺”。

  • 管理江宁织造

    官名。清内务府广储司所辖负责江宁织造官员,由司员内奏简。光绪三十年(1904)裁。

  • 东宫外监殿中守舍人

    官名。南朝梁置,为外监殿局属官。流外三品蕴位。

  • 散官

    官名。指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的官,与职事官相对而言。汉朝无此专名。东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曹操置散官骑从。北魏道武帝天赐元年(404)置散官五等:五品散官比三都尉,六品散官比议郎,七品散官比

  • 宗属寺

    官署名。渤海国置,有大令、少令。

  • 左典军

    官名。三国吴置中、左、右典军,掌宿卫禁军,为皇帝身边亲信之臣。贺邵自此职迁任中书令。官名,三国吴置,掌宿卫禁军。《三国志·吴书·贺邵传》:“孙皓时,入为左典军,迁中书令,领太子太傅”。

  • 三公官

    官名,汉置。三公官指太师、太傅、太保。《汉书·朱博传》:“宰相之材不能及古,而丞相独兼三公之事,所以久废而不治也。宜建三公官,定卿大夫之任,分职授政,以考功效。”“三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