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湖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四川行省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治所在今云南绥江县西北金沙江南岸南岸乡。大德九年(1305)徙治今四川屏山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屏山、雷波、马边、沐川等县地及云南绥江县地。明洪武四年(1371)改为马湖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绥江县西北金沙江南岸。属四川行省。大德九年(1305年)迁治今四川省屏山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雷波、马边、沐川、屏山及云南省绥江等县地。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为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四川行省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治所在今云南绥江县西北金沙江南岸南岸乡。大德九年(1305)徙治今四川屏山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屏山、雷波、马边、沐川等县地及云南绥江县地。明洪武四年(1371)改为马湖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绥江县西北金沙江南岸。属四川行省。大德九年(1305年)迁治今四川省屏山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雷波、马边、沐川、屏山及云南省绥江等县地。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为府。
①在今广东阳山县东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01阳山县: 宝源山 “山产黑铅,居民尝采取之。宏治九年,奸徒相结为盗,始禁不复采”。②亦名宝山、宝泉山。在今四川巫溪县北双溪乡(谭家墩) 西。《舆地纪胜》
南朝宋置,在今安徽当涂县城北黄山上。《寰宇记》 卷105太平州当涂县: “黄山,在县西北五里。上有宋凌歊台,周回五里一百步,高四十丈,石碑见存。”
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82后凉录: 后凉龙飞二年 (397),凉王吕光遣太原公吕纂 “败 (沮渠) 蒙逊于忽谷”,即此。《资治通鉴》 作怱谷。
明置,属直隶 (南京)。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方舆纪要》 卷29滁州: 滁州卫 “在州城内。洪武初,设守御千户所,寻改卫。领千户所五”。
战国楚邑。在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战国策· 楚策一》: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 “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即此。西汉置旬阳县。古邑名。战国楚邑。后属秦。在今陕西省旬阳县北洵河北岸。《战国策·楚
春秋楚地。在今湖北钟祥市北。《左传》: 庄公十九年 (前675),楚文王伐黄,“还,及湫,有疾”。《水经·沔水注》: 枝水 “西南径湫城东南”。春秋楚地。在今湖北省钟祥市北。《左传》庄公十九年(前67
即今河北鹿泉市东南三十四里高迁乡。明嘉靖 《获鹿县志》 卷2乡社: 有高迁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0获鹿县图: 东南有高迁村。
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即今内蒙古满洲里市。以胪朐河 (即克鲁伦河) 为名。1913年改胪滨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属黑龙江省。1913
即今山西太原市西王封乡。清设巡检,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设同知。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王封镇。清设巡检。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改设同知于此。
在今上海市南市区旧城东南。《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上海县: 都台浦 “在县东南,旧名曹家沟。天顺四年,抚臣崔恭浚汇塘及新泾诸处,又浚曹家沟深广,以备旱潦,因名曰都台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