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乐甸长官司
明永乐元年 (1403) 置,直属云南都司,后改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者岛 (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北五十四里恩乐镇)。清雍正五年 (1727) 改恩乐县。
明永乐元年 (1403) 置,直属云南都司,后改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者岛 (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北五十四里恩乐镇)。清雍正五年 (1727) 改恩乐县。
①战国楚边境地,在今河南开封市西。一说在今汝州市东南。又说在今中牟县南。《史记· 六国年表》: 楚悼王三年 (前399),“归榆关于郑”。《楚世家》: 悼王十 一年 (前391),“三晋伐楚,败我大梁
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东北毛坪镇。民国《峨边县志》卷2:毛坪场“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产沙金。
在今浙江云和县西。《方舆纪要》 卷94云和县: 垟头岩 “在县西十八里,高千余仞”。
在今河北崇礼县东南。据民国《张北县北》卷2:太子城“在县城东南一百八十里……旧时相传城为秦筑,以居太子扶苏者”,此诞妄,不可信。
(徵) 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顺元路军民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息烽县北养龙司乡。明洪武五年 (1372) 改置养龙坑长官司。
亦作湔江口。在今四川都江堰市旧城东门外。西汉蜀守文翁凿湔江水口,即今都江堰市东北蒲阳河,流灌彭县、新都等地田亩。亦称为湔江 (湔水),为内江三大干渠之一。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庐江文翁为蜀
即今河北迁安县东北四十里建昌营镇。明初为东路协守,万历中改为建昌路,设参将及车营都司于此。清顺治中设都司驻守,乾隆中又增置巡检。
即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驻地巴彦乌拉镇。1956年复置西乌珠穆沁旗驻此。1964年改名巴彦乌拉镇。
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金末置于蚁尖山。《续资治通鉴》: 南宋宝庆三年 (1227),蒙古史天泽破金将武仙于真定之高公、抱犊诸寨,仙走入汲县,“天泽复取相、卫、蚁尖、马武等寨”。在今河南省林州市西北。金末
北宋置,属安丰县。即今安徽长丰县南下塘镇。在湖南省耒阳市东部。面积69.9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夏塘圩,人口1100。传昔有吏巡此,言其地:“下马似塘,四周城墙,连两三日,俯视汪洋。”故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