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珠江

珠江

①一称粤江。是我国南方西江、北江、东江的总称。《清一统志 · 广州府一》 “牂牁江” 条:“ 《番禺县志》:牂牁江一名珠江,即西、北二江下流也。东过沥滘堡北,谓之东冲,又东合蚬江,至县东南八十里南海庙前,与东江会,亦谓之三江口。又南六十里,至虎头门入海。” 珠江因广州市区南江中旧有海珠石而得名。清仇池石 《羊城古钞》 卷2载: 海珠石 “在越王台南,广袤数十丈,东西二江水环之,虽巨浸稽天不能没。语云: ‘南海有沉水之香,亦有浮水之石’ 谓此也。相传有贾胡持摩尼珠至此,珠飞入水,夜辄有光怪,故此海名曰珠海,浦曰沉珠,其石则曰海珠云”。1931年填筑新堤时,古海珠石已同北岸连为一体。

②四川沱江之别名。指流经今资阳、资中二县间河段。《舆地纪胜》 卷157资州: 珠江,“ 《资中记·道释门》 曰: 资号珠江,其地之灵,能出瑰异。又父老言: 尝有舟子,夜见江中有光如灯烛,试即之,见巨蚌没水中。后祥符中,太守邓永世令昆仑奴没水探取,奴告以有一巨蚌,可容一斗五升。里人知其为珠所出者”。《明史·地理志》 资县: “南有珠江,即雒江也,东流为资江。”


旧称粤江。中国南方大河。西江、北江、东江的总称。以在广州市内段的江中旧有一沙洲名“海珠”,故名。西江为珠江干流,上源南盘江出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流经黔、桂两省区,到广东省磨刀门入南海,长2215.8千米;北江源出湘、赣两省南部,长468千米;东江源出江西省南部,长523千米。流域面积 45.26 万平方千米(包括越南境内1万余平方千米,中国境内面积为44.26万平方千米)。河口冲积成珠江三角洲,港汊分歧,主要入海口有虎门、横门、磨刀门、崖门等处。流量丰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 11000米3/秒,仅次于长江。南宁以下可通航,海轮可达广州市的黄埔港。水力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西江流域,干流上建有大化、岩滩、恶滩等大型水电站。


猜你喜欢

  • 复 (復)

    春秋时国名,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沔城。《姓觿》 卷9: “ 《姓考》 云,古有复国,嬴姓,灭于夔,因氏。” 《路史·后纪》 亦有复国。

  • 胡奴阜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一年 (386),前秦将苻登,“进攻姚硕德于秦州,后秦主 (姚) 苌自往救之,登与苌战于胡奴阜,大破之”。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西。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前

  • 凉封县

    即梁封县。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境。

  • 广东都指挥使司

    明洪武八年(1375)改广东都卫置,治所在广州府(今广东广州市)。清废。

  • 析城山

    即今山西阳城县西南析城山。最高峰海拔1951米。《尚书· 禹贡》: “底柱、析城,至于王屋。” 《汉书·地理志》 河东郡濩泽县: “ 《禹贡》 析城山在西南。” 《水经·沁水注》: 上涧水 “南历析城

  • 海子湖

    即积水潭。在今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元史·河渠志》: “海子一名积水潭,聚西北诸泉之水,流行入都城而汇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

  • 洪雅川

    指今四川青衣江支流安河溪。《元和志》卷32洪雅县: “县西有洪雅川,以名县。”

  • 庄河场

    在今辽宁庄河市南荞麦楞子。清初置盐场,直隶奉天府尹。光绪末于场设局,曰岫岩局,专管盐务。民国又以安凤城并入,改为庄安场,1924年增设庄凤场,以庄安场改名庄河场。

  • 禅梯岭

    在今陕西延川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57延川县: 禅梯岭 “嘉靖三十年,抚臣张珩言: 保安县石门镇、甘泉县野猪峡,与延川县禅梯岭,俱为套寇深入之路,比他镇为独重,可各筑一城守之,是也”。

  • 胡密国

    即护密国。唐西域国名。都城在摸达城(今阿富汗喀布尔东北瓦罕)。西域古国名。又作护密国、镬密国、护密多国。国都塞迦审城(今阿富汗东北喷赤河西岸伊什卡什姆)。唐神龙元年(705年)于此置鸟飞州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