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江苏省

江苏省

清康熙六年(1667)分江南省置,以两江总督驻所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和巡抚驻所苏州府(今江苏苏州市)二府首字为名。省会在江宁府(今南京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及上海市。1929年省会迁镇江县(今江苏镇江市)。1949年分置苏南、苏北二行署区。1952年复置江苏省,省人民政府驻南京市。


简称苏。在中国东部沿海,长江、淮河下游。面积10.3万平方千米。人口 7163.9 万。辖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13地级市及54市辖区、27县级市、25县。省人民政府驻南京市。旧以江宁、苏州二府首字命名。春秋时江南、淮南分属吴、楚。淮北略涉宋、鲁。战国初,越灭吴并其地。楚灭越后大部属楚。秦分属会稽、九江、东海、泗水诸郡。汉分隶扬州、徐州二刺史部,西北一隅则属豫州刺史部。三国时,扬州地属吴,徐州和豫州地属魏。两晋分为扬、徐二州,南朝齐、梁领有江南、淮南及沭河以东地区,置扬、南徐、南兖、北兖、青、冀等州,后增东徐州;淮北大部属北魏,置彭城郡和沛郡,属徐州、南徐州。梁末,江北尽入北齐。陈承梁绪,仅领江南。隋开皇间置苏州、常州、润州、扬州、楚州、泗州、海州和徐州。大业间改置吴、毗陵、丹阳、江都、下邳、彭城、东海诸郡。唐初又改郡为州,开元后分属江南东、江南西、淮南、河南道。五代时,淮北为梁、唐、晋、汉、周所据;江淮间及江南西部先属杨吴,后属南唐;太湖流域则为吴越势力范围。北宋分属两浙路、江南东路、淮南东路和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南宋偏居淮南和江南,分属两浙、江南东、淮南东三路。金领淮北各地,属南京路、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元分属江浙和河南、江北二行省。明属直隶南京(俗称南直隶)。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南京为江南省,治江宁府(今南京市)。顺治十八年分左右布政使司,左司驻江宁府,辖安徽、凤阳二巡抚地;右司驻苏州府,辖江宁巡抚地。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江苏省),为江苏建省之始。以两江总督驻江宁府(今南京市)和江宁(后改为江苏)巡抚驻苏州府(今苏州市)的首字为名。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后领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徐州八府,通州、海州、太仓三直隶州和海门一厅。1860—1863年,太平天囯先后在太湖流域(含今上海市辖区县)建立苏福省、在江浦县建立天浦省以及建立以都城天京为中心的天京省。1912年初废府、州、厅制,分全省为61县,省会江宁(今南京)。1914年置金陵、苏常、沪海、淮扬、徐海五道统辖各县。1927年废,同年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划原南京外城郭以内和江浦县浦口镇置南京市,析上海、宝山等县地置上海市,均直隶国民政府。翌年并析崇明县外沙地置启东县,至此全省共分61县。1928年省会迁镇江。1949年南京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1950年改由华东军政委员会领导),萧县、砀山、江浦三县划属皖北行署区,徐州、新海连二市和丰县、华山、沛县、铜北、邳县、东海、赣榆七县划属山东省。其余以长江为界分置苏南、苏北二行署区。1952年底撤销二行署区重建江苏省,改南京为省辖市,为省人民政府驻地。原划归皖北行署区和山东省管辖的市、县划回本省。全省共辖南京、无锡、苏州、南通、常州、徐州六省辖市(地级)和镇江、扬州、松江、苏州、淮阴、徐州、盐城、南通8专区(下设27市辖区、7县级市、71县、1办事处、1盐区)。1953年将松江专区嵊泗县划归浙江省。1955年萧山、砀山二县划归安徽省,划入原属安徽省的盱眙、泗洪二县。1958年将松江专区八县和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划入上海市。此后地域无大变化,省内行政区划变化很大。至2004年,行政区划始成今状。地形以平原为主,北部为徐淮黄泛平原,中部为里下河低平原,东部沿海为滨海平原,东南部为长江三角洲。低山、丘陵集中在北部和西南部。北部有相山、马陵山、云台山地;江南为宁镇山地和茅山山地;西南部为宜溧山地;太湖平原上有一系列沙岩孤丘分布。全省河流分属沂沭泗、淮河、长江三大水系,有京杭运河、串场河、苏北灌溉总渠、通扬运河等人工河道和太湖、洪泽湖、高邮湖三大湖泊。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属南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3~16℃,1月平均气温 -1.5~3℃,7月平均气温 27~29℃。年降水量 800~1200 毫米。矿产以徐州煤田最著名,其次为南黄海和江淮油气田、泰兴市的二氧化碳气田和宜兴的陶瓷土等。淮北盐场为中国重要盐场之一。农业发达,粮食、棉花、油菜籽的产量居全国前列。徐淮地区是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和温带林果主要产地。里下河地区为新兴商品粮和油料生产基地。洪泽湖和里运河沿线是著名水产、禽蛋基地。东部沿海地区,为全国重点植棉基地和新兴桑蚕饲养业基地。太湖地区是全国著名商品粮和油料生产基地;内塘养殖业和桑蚕饲养业发达,有“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的美誉;太湖沿岸和湖中岛山,以产柑橘、枇杷、杨梅、茶叶著名。西南低山丘陵地区林地面积占全省的半数,毛竹、杉木、茶叶为主要产品。太湖、洪泽湖、骆马湖、长江和里下河地区是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吕四渔场和大沙渔场是中国重要海洋渔场,吕四港是全国著名的渔港。本省是中国工业最早发展的省份之一,1949年以来已逐步发展成为轻重工业发达、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机械、电子、石化、汽车为全省工业的四大支柱行业。本省是全国化学工业的主要基地,南京是全省最大的化工基地,也是全国化工中心之一。乡镇工业发达,产值居全国首位。手工艺品以苏州刺绣,南京云锦,宜兴陶器,无锡泥塑,扬州玉雕、漆器,常熟花边,常州梳篦等著名。水陆交通著称全国,形成以长江、京杭运河为骨干江河湖海相连的水运网。南京、徐州是省际公路转运中心。南京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和镇江—瓜洲间、张家港—南通间、常熟—南通间等汽车轮渡,连接着大江南北的交通往来。南京和徐州都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京沪、宁铜等铁路在南京接轨,京沪、陇海、徐濉铁路在徐州交会。鲁宁输油管是目前国内惟一的大型管道运输工程。南京航空港有班机通往全国各大城市和香港、日本等地。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百余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南京、苏州、扬州、徐州、镇江、常熟和淮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北到南构成徐海、长江和太湖三大风景名胜旅游区(有太湖、南京钟山、云台山、蜀岗—瘦西湖四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苏州古典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 中港溪

    在今台湾省苗栗县北。源于加里山,西北流至竹南镇南入台湾海峡。《清一统志·台湾府》:中港溪“在彰化县后垅溪之北,源发于合欢大山,西流至中港社西入海”。

  • 芙蓉城

    ①在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北。清设千总驻防。②即今四川成都市之别称。北宋张商英《蜀梼杌》载:“五代孟蜀后主时,成都城上遍插木芙蓉,因名芙蓉城。”(1)四川省成都市的别名。相传五代后蜀后主时,宫苑城上遍

  • 靖鲁堡

    一名靖卤堡。在今山西阳高县西。《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 靖鲁堡 “嘉靖二十五年置,隆庆六年增修,周二里有奇”。

  • 落屯县

    唐永徽元年 (650)置,属振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东北。《舆地纪胜》 卷127吉阳军引 《元和志》 云: “在落屯洞,因以为名。” 五代南汉时废。古县名。唐永徽元年(650年)置,治今海南省

  • 阌乡郡

    北周明帝二年 (558) 置,治所在湖县阌乡 (今河南灵宝市西北双桥河入黄河处东岸文底)。隋开皇三年 (583) 废。北周明帝二年(558年)置,治阌乡县(今灵宝市西北文乡)。辖境约当今河南省灵宝市西

  • 石盘湖

    在今湖北黄陂县北。《方舆纪要》卷76黄陂县:石盘湖在“县北七十里。发源县西北大溪岭,流经大城潭,达县前河,通沙口入江”。

  • 梅岑峰

    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西南部。清许琰 《普陀纪胜》: “梅岑峰在达摩峰右,南山最高处。相传汉梅子真隐修此山,林石幽秀,下有丹井,清波泓然,大旱不竭。”

  • 起辇谷

    元代诸帝安葬地。即元 《圣武亲征录》 所载 “曲隣居山”。当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臣赫尔曼达勒之北。《元朝秘史》 卷2: “不儿罕山前,有古连勒古名字的山,那山里有桑沽儿河。” 古连勒古即曲隣居、起辇谷

  • 埔鲁乌国

    普罗士的旧译。即今欧洲之德国。清谢清高 《海录》: “埔鲁乌国又名马西葛北,即日耳曼,在单鹰之北。” 《海国闻见录》 译作普鲁社。

  • 罕幵

    罕、幵初为两支羌族部落,同居于湟中及鲜水(今青海青海湖)一带。其地有罕幵谷、罕幵南溪水(今甘肃临夏市西南)。后遂为地区名。《宋书·吐谷浑传》:“浑既上陇, 出罕幵、西零。……罕幵,今枹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