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邑郡
西晋太康十年 (289) 置,属冀州。治所在武邑县 (今河北武邑县)。北魏皇始三年 (398)移治武强县 (今河北武强县西南旧城),仍属冀州。辖境相当今河北武邑、武强、阜城等县地。北齐废。
西晋太康十年(289年)置,治武邑县(今属河北)。北魏皇始三年(398年)徙治武强县(今河北武强县西南旧城)。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武强、阜城、武邑县地。属冀州。北齐天保中省。
西晋太康十年 (289) 置,属冀州。治所在武邑县 (今河北武邑县)。北魏皇始三年 (398)移治武强县 (今河北武强县西南旧城),仍属冀州。辖境相当今河北武邑、武强、阜城等县地。北齐废。
西晋太康十年(289年)置,治武邑县(今属河北)。北魏皇始三年(398年)徙治武强县(今河北武强县西南旧城)。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武强、阜城、武邑县地。属冀州。北齐天保中省。
金置,属滕县。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六十里。
①即古之武林。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北。《寰宇记》 卷107饶州余干县: 武陵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临大湖。《汉书》 作武林”。②即木山。 在今湖北钟祥市东一里。 《寰宇记》
在今四川城口县西。清道光《城口厅志》卷4:系马坪“距厅七十里。坪在山上,极宽敞,四面皆悬岩。嘉庆元年,白莲教倡乱,领首冯啟贵、孙老五等乌合数千人居其上”。
春秋吴邑,后属楚。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 (前547),“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闻吴有备而还”。又 《淮南子· 人间训》: “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 西汉置雩娄县。
唐大足元年 (701),郭元振迁凉州都督,于南境峡口置和戎城,即今甘肃古浪县治。
(1)归化城土默特,又称西土默特。本明中叶蒙古达延汗所置右翼三万户之一的蒙郭勒津万户(汉籍称为“满官嗔”),嘉靖初为俺答所并,遂以俺答统部之名称为土默特万户;有十二鄂拓克,故又称十二土默特,大部分由俺
唐武德二年 (619) 改城固县置,属梁州。治所在今陕西城固县西北十八里。贞观二年 (628)复名城固县。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以城固县改名,治今陕西省城固县东。属梁州。贞观二年(628年)复
明置,属荣昌县。即今四川荣昌县西北铜鼓场镇。(1)在重庆市巫山县西南部。面积64.5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铜鼓包。人口300。清代建场。相传场侧山丘有一洞,每日定时有铜鼓响声,故名。原属
①北魏孝文帝置,为江夏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北五十里。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慈丘县。②隋开皇九年(589)置,为鄂州治。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大业初为江夏郡治。唐初复为鄂州治。元为武昌路治
又名如墨山、墨山。在今安徽巢湖市西南。《寰宇记》 卷126巢县: “居巢山本名如墨山,在县南六十里,其溪谷间有墨石,研之如墨,因以为名,天宝六年敕改为居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