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洞
在今辽宁朝阳县南双庙乡三官营子村西八不伦沟里。清 《塔子沟纪略》 卷6载: 槐树洞“洞在尺不袋沟山凹之上,东距锦州松岭门八十三里,北距三座塔六十里。沟内先多枣树,蒙古以枣为尺不嘎袋,遂名其沟为尺不嘎袋稿儿,民人译为尺不袋沟。其洞高二丈,宽五尺,进深四丈。崆峒峻峭,四面玲珑,中有石胎释迦佛像。康熙五十六年僧人寂坤来居此洞,以洞前有槐树数株,遂名槐树洞。洞顶有旧塔一座,洞下有水泉,围圆三尺,洞五寸,自北流至东南里许之外入于地”。槐树洞周围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溪水潺潺,为游览胜地。
在今辽宁朝阳县南双庙乡三官营子村西八不伦沟里。清 《塔子沟纪略》 卷6载: 槐树洞“洞在尺不袋沟山凹之上,东距锦州松岭门八十三里,北距三座塔六十里。沟内先多枣树,蒙古以枣为尺不嘎袋,遂名其沟为尺不嘎袋稿儿,民人译为尺不袋沟。其洞高二丈,宽五尺,进深四丈。崆峒峻峭,四面玲珑,中有石胎释迦佛像。康熙五十六年僧人寂坤来居此洞,以洞前有槐树数株,遂名槐树洞。洞顶有旧塔一座,洞下有水泉,围圆三尺,洞五寸,自北流至东南里许之外入于地”。槐树洞周围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溪水潺潺,为游览胜地。
南齐置,为封山郡治。治所在今广西灵山县南武利镇安金村。梁改为封山县。古县名。南朝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南安金。为封山郡治。梁、陈间改名封山县。
或作仇由、仇犹。春秋、战国时国。在今山西盂县东北半里。《战国策·西周策》:“游腾谓楚王曰:昔智伯欲伐厹由,遗之大钟,载以广车,因随入以兵,厹由卒亡,无备故也。”
唐大足元年 (701) 置,为羁縻州,属泸州都督。治所在今贵州赤水县东。后废。唐大足元年(701年)置,治今贵州省赤水市东,属泸州。辖境相当今贵州省习水河中游地区。北宋后废。
清建。为柳条边门之一。在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南碱厂镇。《清 一统志·兴京》:硷厂边门 “在城南一百四十里。南至岫岩厅所辖凤凰城边界三十里”。
①即今江苏无锡市西郊惠山。《隋书·地理志》 毗陵郡无锡县:“有九龙山。”唐陆羽《游慧山寺记》云:“其山有九陇,俗谓之九龙山。或云斗龙山。九龙者,言山陇之形,若龙虬缥螭合沓然。”②在今江西安福县西北。《
在今陕西宝鸡县南。《方舆纪要》 卷55宝鸡县: 箕谷水 “出箕谷中,北流入渭”。
古名邛池泽、邛河。在今四川西昌市东南。清乾隆《西昌县志》:“邛池亦名邛海, 治东南十五里。周围四十余里,澄澈可鉴。东南西三面环山,深不可测,西流二十余里, 东转达安宁河。”在四川省西昌市区东南。《汉书
宋大理置,属弄栋府。治所在今云南姚安县西部,现已成官屯水库。元代废。大理前期置,治今云南省姚安县西北。约废于蒙古宪宗时。
即今四川郫县北十五里柏条河南岸三道堰镇。民国《郫县志》卷1:三道堰“在城北十五里,属芶村。此处有水路,上通崇宁万寿桥,下达成都省北门”。在四川省郫县北部。面积36.1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
亦作平南砦。北宋咸平中置,属云安县。在今湖北利川县西北南坪镇。宋曾公亮 《武经总要前集》 卷20云安军: 南平砦 “在 (云安) 县南二百里”。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