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甲篆。明嘉靖时置巡司于此。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甲篆。明嘉靖时于此置巡检司。
一名牛心山。在今青海湟中县东南,南川河西。《水经·河水注》:“湟水又东,牛心川水注之。水出西南远山,东北流径牛心堆东。”《资治通鉴》:唐贞观九年(635)夏闰四月,“癸巳,(李)靖等败吐谷浑于牛心堆”
隋开皇十九年(599)置,属庸州。治所在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北。大业初属巴东郡。唐武德四年(621)为务州治,贞观四年(630)改为思州治。天宝初为安夷郡治。乾元元年(758)复为思州治。五代废。
即迦摩缕波国。在今印度阿萨姆邦西部高哈蒂一带。《新唐书· 地理志》: 安南通天竺道 “又自骠国西度黑山,至东天竺迦摩波国千六百里”。
即今广西桂平县南大洋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桂平县图:南有大洋墟。
北宋置,在今陕西志丹县西北四十里顺宁。《宋史·徽宗本纪》: 崇宁四年 (1105),“夏人寇顺宁砦,鄜延第二副将刘延庆击破之”。即此。明洪武四年 (1371) 置巡司于此。后废。
元初析灵石县置,属霍州。治所在今山西灵石县北二十八里冷泉村。至元二年(1336)废。古县名。元初析灵石县置,治今山西省灵石县北。属汾州。因旧有灵石口巡检司,故以小灵石为名。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入
俗称扎萨克图旗。后金崇德元年(1636) 置,属内蒙古哲里木盟。札萨克驻席喇布尔哈苏 (今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东南)。1914年划归奉天省。1929年属辽宁省。1945年划归辽北省。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
亦名邛崃山。在今四川邛崃市西南。《元丰九域志》卷7: 临邛县 “有临邛山”。嘉庆 《邛州志》 卷4: 邛崃山在 “州治南八里。山脉自沉黎延走数百里至州,环抱为镇山”。
①西汉置,属济南郡。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七十二里码头乡。《汉书·地理志》: “应劭曰,在朝水之阳。” 故名。东汉改东朝阳县。南朝宋复为朝阳县,北齐省。②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邓州市东南刁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