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门关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南十里。班昭 《东征赋》: “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 《后汉书· 孝灵帝纪》: 中平元年 (184) 三月,“置八关都尉官”,以镇压黄巾起义军。旋门为八关之一。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为镇压黄巾军而置,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南。为八关之一。班昭《东征赋》:“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南十里。班昭 《东征赋》: “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 《后汉书· 孝灵帝纪》: 中平元年 (184) 三月,“置八关都尉官”,以镇压黄巾起义军。旋门为八关之一。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为镇压黄巾军而置,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南。为八关之一。班昭《东征赋》:“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
西周、春秋国名。允姓,都商密。在今河南内乡、陕西商州间。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谓此都为都分支,故称“下鄀。”《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前635),“秦、晋伐鄀”。杜预以为鄀本在商密,秦、楚界上小国
即今湖北襄阳县北古驿镇。《宋史·孟珙传》:“金人犯吕堰,珙……亟命诸军追击吕堰,进逼大河,退逼山险,砦军四合,金人弃辎重走。”明置驿。清置巡司于此。即今湖北省襄樊市北吕堰驿。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
唐吐蕃置,当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北。腊城节度使屯戍于此。《资治通鉴》: 唐贞元五年(789),“韦皋遣其将曹有道将兵与东蛮。两林蛮及吐蕃青海、腊城二节度战于嶲州台登谷”。
在今福建福清市东南七十里。明初移练门巡司于此,改名泽朗山巡司。
在今山西河曲县南四十里石梯子村。《清一统志·保德州》:石梯隘口“东枕高冈,西临黄河,边墙始此”。
东汉改於朁县置,属丹阳郡。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六十四里于潜镇。三国吴属吴兴郡。南朝陈改属钱唐郡。隋属余杭郡。唐属杭州。南宋属临安府。元属杭州路。明、清属杭州府。民国初属浙江钱塘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
宋大理置,属威楚府。在今云南思茅市西南六十二里官房。元属元江路。明废。大理国置,在今云南省普洱县南思茅镇西南官房。元属元江路。后废。
在今广东澄海市东南。《清一统志·潮州府》 “莱芜山”条:“小莱芜在(澄海)县东南十里。一名留子山。”
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六灶镇。清光绪《南汇县志》卷1:北六灶镇在“邑西北二十四里”。在上海市南汇区北部。面积31.8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六灶,人口2500。因原为六灶汛地,故名。明成集市。清
南齐永明五年 (487) 析平乐郡益宁县置,属宁州。治所在今云南昆明市西郊马街。辖境约当今云南昆明市西山区。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