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嵩州

嵩州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阳城县(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告成镇)。仁寿四年 (604) 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县及禹州市地。贞观三年 (629) 废。

②金天德三年 (1151) 改顺州置,治所在伊阳县(今河南嵩县)。辖境相当今河南嵩县、洛宁县以及伊川县西南部、卢氏县东部地。元废伊阳县入州。明洪武二年 (1369) 降为嵩县。


(1)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阳城县(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告城镇)。仁寿四年(604年)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境约当今河南省登封、禹州两市地。贞观三年(629年)废。(2)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顺州置,治伊阳县(今嵩县)。辖境约当今河南省嵩县、洛宁和宜阳县西部地。属南京路。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州治伊阳县入州。属南阳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嵩县。


猜你喜欢

  • 井溪镇

    北宋置,属渠江县。在今四川广安县北九十里井河镇。

  • 双石铺支线

    自陕西宝鸡至双石铺(今凤县)。长106.2公里。为陇海铁路支线。1938年建成。1945年被拆除。

  • 上虞县

    秦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浙江上虞市(百官镇)。《水经·渐江水注》 引《晋太康地记》云:“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亦云禹与诸侯会,事讫, 因相虞乐,故曰上虞。”隋开皇九年(589)废。唐贞元元年(78

  • 沐川砦

    宋置,属嘉定府。治所即今四川沐川县。《宋史·黄畴若传》:南宋开禧元年(1205),董蛮部入寇犍为利店,“畴若亟移书两军,俾速还师守险为后图,西师遂退守沐川”。即此。元改置沐川镇。

  • 聚星镇

    即今江苏启东市西北四十二里王鲍乡 (聚星镇)。清光绪 《海门厅图志》 卷9有聚星镇。

  • 丛台

    ①在今河北邯郸市内。相传为战国赵武灵王所筑。由数台相连,规模宏大。《汉书·高后纪》:高后元年(前187),“赵王宫丛台灾”。颜师古注:“连聚非一,故名丛台,盖本六国时赵王故台也,在邯郸城中。”《后汉书

  • 城阳军

    金初置,属山东东路。治所即今山东莒县。大定二十二年 (1182) 升为城阳州。金置,治莒县(今属山东)。辖境相当今山东省莒县、沂水、莒南、日照、沂南、沂源等县市。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为城阳州。

  • 赤磨岭

    在今甘肃文县西南。《寰宇记》卷134:“文州西南至蕃界八十里,以赤磨岭为界。”

  • 猴矶岛

    即侯鸡岛。在今山东长岛县北。

  • 台州所

    明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吉林洮南市东北洮儿河北岸城四家子村。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