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伍城县
亦作北五城县。南朝宋置,为新城郡治。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齐废。
古县名。南朝宋置,治今四川省三台县。属新城郡。齐废。
亦作北五城县。南朝宋置,为新城郡治。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齐废。
古县名。南朝宋置,治今四川省三台县。属新城郡。齐废。
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小屿岛。明洪武年间置巡司于此。嘉靖十三年(1534)废。
即今四川铜梁县北之关溅河 (安居河)。《明史· 地理志》 安居县: “东有安居溪,一名琼江,下流入涪江。” 《方舆纪要》 卷 69安居县: 安居溪 “在县东。亦名琼江……相传曾有琼花浮水面而去”。
在今云南会泽县北。《方舆纪要》卷73东川军民府:万额山在“府治北二里。其形上阔而下锐,如猪首然”。
即木纳山。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包头市西北之乌拉山。
元至元二十六年 (1289) 置,属武定路。治所在今云南武定县西南十里旧州。明属武定府,隆庆四年 (1570) 徙州为府附郭,治所即今武定县。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废。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在今山西壶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2平顺县:“赤崖泉在县东八十里。源出石洞中,洞深里许,洞内产卢甘石,洞口土色赤,泉出其中,因名。”《清一统志·潞安府一》:赤崖“在壶关县东南九十里,一名赤壤山,……
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北袁寨乡。民国 《重修正阳县志》 图: 东北有 “袁寨”。
即今山东临沂市西北三十五里义堂镇。民国《临沂县志》舆图:县西北有义堂村。因村内有刘、关、张“三义堂”庙,故名。
1935年10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赤淳县东部及耀县西北部析置,治桃渠源 (今陕西淳化县北秦河乡桃渠塬)。取二县首字为名。后徙安社村 (今淳化县东北南村乡安社村)。1940年还治桃渠源。1943年移治庙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