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元洞

三元洞

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西。《方舆纪要》卷115嶍峨县:三元洞在“县西十五里。两山并峙,东西二门高十余丈。洞分三层,可容一二百人”。


在云南省文山县城西、西华山悬崖绝壁上。为一天然秀丽而险峻的溶洞,有并列三洞口,故名。相传清道光年间有道士在此隐居,光绪时始建亭台楼阁。从山脚沿石级而上,过山门抵中亭,有一宽阔庭院,出院庭有一拱门石洞,洞口镌“云梯”二字。洞内轩敞空爽,阴森逼人。洞前有光绪年间西蜀鲍超的碑文:“文西山高而秀蔚,然可观者,其惟三元古洞乎;四壁天然,无斧凿痕,脱尘俗气,真仙境也。”1980年辟为西华公园。


猜你喜欢

  • 宣水支线

    从河北宣化县经水磨房,至烟筒山铁矿区。长9.1公里。为京绥铁路 (今京包路) 支线。1918年建成。1922年被拆除。

  • 三万卫

    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在开原城(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辖境相当今辽宁开原、昌图一带。清康熙三年(1664)改置开原县。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于斡朵里(今吉林珲春市附近)置

  • 将乐千户所

    明洪武四年 (1371) 置,属延平卫。治所在福建将乐县南。清顺治十八年 (1661)废。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治今福建省将乐县南。属延平卫。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

  • 春河

    即诏虞水。在今河南潢川县东。《清一统志 ·光州一》 “诏虞水” 条下引 《固始县志》: “春河源出商城县马鞍山,东北流入白露河。”

  • 梓潼县

    西汉元鼎元年 (前 116) 置,为广汉郡治。治所即今四川梓潼县。《寰宇记》 卷84梓潼县: “以县东倚梓林,西枕潼水,以此为名。” 东汉属广汉郡。建安二十二年 (217) 为梓潼郡治。西晋永嘉后徙郡

  • 呼兰屯

    即今吉林磐石县东呼兰镇。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5磨盘山分州 《屯镇》: 正东 “八十里呼兰屯”。

  • 南汪溪

    即今云南富宁县之普厅河。《明一统志》卷87广南府: 南汪溪 “在富州治西。源出麻卯山暨僻令山,流至州南,合南木溪,东行至石洞,伏流十五里,复出,入于右江”。

  • 鹿角关

    在今山东临邑县北十五里,接陵县界。古大河所经。唐于此设关。《元和志》 卷10临邑县:“鹿角关,在县西北七十里。隋大业三年废。” 元于钦《齐乘》 卷1平原岭: “德州东南七十里有望远台、寿公庵。岭上鹿角

  • 拨逻勿逻布逻城

    唐个失蜜国都城。在今克什米尔斯利那加。《新唐书·西域传》: 个失蜜国 “王治拨逻勿逻布逻城,西濒弥那悉多大河”。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3: 迦湿弥罗国 “国大都城西临大河,南北十二三里,东西四五里

  • 汜水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成皋县置,属郑州。治所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大业初属荥阳郡。唐初属洛州。垂拱四年(688)改为广武县。神龙初复为汜水县。后属孟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元丰二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