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瓢自怡”。宋辛弃疾《水龙吟.题瓢泉》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者,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大封功臣,萧何位最高。群臣以萧何无战功,不服。
形容奄奄一息,只剩下一口气,象死尸一样。后也用来形容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典出三国司马懿之事迹。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出身士族,初为曹操主簿,多谋略,善权变,
在安定太平的环境里,不可忘记危亡和灾难。语出《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安必思危”李善注:“太公阴谋机之书曰:‘
源见“鱼传尺素”。指书信往返。宋陆游《闻王嘉叟讣报有作》诗:“只鸡絮酒纵有时,双鱼素书长已矣。”
《汉书.韦贤传》:“贤四子:长子方山为高寝令,早终;次子弘,至东海太守;次子舜,留鲁守坟墓;少子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故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籝(yíng竹制的筐笼),不如一经。’”汉代韦贤为人质
原指只有学生急于想弄明白一种道理而尚未明白时,老师才去开导他们。后来则泛指不经过挫折或失败,就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和取得成功。孔子在谈到他的教学方法时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
《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战国时齐国的大夫)年十五,事闵王(多写为齐湣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汝)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处,
同“巴人下里”。元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词:“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
见〔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