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结舌杜口

结舌杜口

结舌:舌头发僵。杜:阻塞。谓闭口不言,形容恐惧心理。杜业,南阳杜衍(今河南南阳西南)人,西汉大臣,任太常(掌管礼乐郊庙社稷,兼管选试博士的官,属九卿之一)。杜业给汉成帝上书说:“丞相翟方进作威作福,任用私党,排挤忠良,假公济私,横行无忌,气势薰天,荼毒百姓,使天下人看见他就畏惧得服服贴贴,连尚书、近臣都闭口不敢说话,骨肉亲属都两腿发抖,极端害怕。”后以“结舌”、“结口”或“结舌杜口”为典,形容因恐惧而不敢开口说话。

【出典】:

汉书》卷60《杜周传附杜业传》2679-2680页:“其春,丞相(翟)方进薨,(杜)业上书言:‘……(翟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欲以熏轑(liǎo了,通“燎”,燃烧,比喻荼毒)天下,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

【例句】:

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钳口结舌,不敢上诉于天。”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蔡邕传》:“顷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见赏,恒被谤讪之诛,遂使群下结口,莫图正辞。” 南朝梁·沈约《宋书·彭城王义康传》:“福始祸先,古人所畏,故爱身之士,自为己计,莫不结舌杜口,孰肯冒忌干主哉!”


并列 形容心中恐惧而不敢说话。《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骨肉亲属莫不股栗。”△贬义。多用于表示人的恐惧情态。→瞠目结舌 ↔口似悬河。也作“结舌钳口”。


【词语结舌杜口】  成语:结舌杜口汉语词典:结舌杜口

猜你喜欢

  • 知其一,不达其二

    见“知其一,不知其二”。宋·苏轼《汉武帝论》:“~,见其利,不睹其害。”

  • 只履

    同“携只履”。唐牟融《关僧》诗:“烟水浮杯渡,云山只履行。”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读子二》:“若本不合来而竟来,吾恐只履归时,未必肉身而西也。”【词语只履】   汉语大词典:只履

  • 张纲

    源见“张纲埋轮”。借指敢于犯颜进谏的直臣。唐杜牧《除官归京睦州雨霁》诗:“浅深须揭厉,休更学张纲。”

  • 海还珠

    源见“合浦珠还”。称誉地方吏治卓著。宋黄庭坚《文安国挽词》:“七闽家举子,百粤海还珠。”

  • 魏舒堂堂

    《晋书.魏舒传》:“魏舒字阳元。……任相国参军,封剧阳子。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魏

  • 舍本逐末

    亦作“舍本而问末”,“舍本事末”,“弃本逐末”。放弃重要的、基本的,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比喻做事不从根本问题下手,而只在细微的事情上用力气。公元前264年,齐王建派使臣问候赵孝成王的母亲赵威后。信还未打

  • 阮元瑜

    《三国志.王粲传》载:阮瑀,字元瑜,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掌记室,善军国书檄。曹丕称赞他“书记翩翩,至足乐也”。后因以“阮元瑜”美称执掌文书的官员。唐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因寄高三十五书记》诗:“因君问

  • 煞风景

    同“杀风景”。宋楼钥《次韵沈使君怀浮图梅花》:“毋庸高牙煞风景,为著佳句增孤妍。”见“杀风景”。宋·楼钥《次韵沈使君怀浮冈梅花》:“毋庸高牙~,为著佳句增孤妍。”【词语煞风景】  成语:煞风景汉语大词

  • 武城弦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朱熹集注:“弦,琴瑟也。时子游为武城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后以“武城弦”指礼乐教化。唐高適《遇卢明府有赠》诗:“

  • 自郐而下

    同“自郐以下”。唐卢照邻《寄裴舍人遗衣药直书》:“斯亦古君子之大悲也,自郐而下,曷足讥焉。”见“自郐以下”。【词语自郐而下】  成语:自郐而下汉语大词典:自郐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