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无何有之乡

无何有之乡

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虑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成玄英疏:“无何有,言无有也。莫,无也。谓宽旷无人之处,不问何物,悉皆无有,故曰无何有之乡也。”后多用以指空洞虚幻的境界。宋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公今年八十一,杜门却扫,终日危坐,将与造物者游于无何有之乡。”也指仙境、梦境。郁达夫《文学上的阶级斗争》:“古今来这些艺术家所以要建设这无何有之乡,追寻那梦里的青花的原因,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偏正 指什么东西都没有的地方。后泛指空虚没有的境地。《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广莫(漠)之野。”△多用于指根本不存在的地方方面。→无影无踪 踪影全无 ↔有迹可寻 蛛丝马迹。 也作“无何有乡”。


【典源】 《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 (漠) 之野。”又《庄子·应帝王》:“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lang) 之野。”

【今译】 庄子在与惠子论辩时说:“现在先生有大树,却忧虑它没有用途,为何不将它种在那虚无所有之地,那无边无际的原野上。”又天根向无名人请教如何治理天下,无名人说:“我正与造物者结友,当我厌倦之时,则乘虚渺之鸟,飞到六极之外,在虚无所有之地游玩,在空旷无边的原野中逍遥自在。”

【释义】 后以此典指虚幻空想的地方; 也用以借指梦乡、醉乡等。

【典形】 何有乡、无何、无何境、无何乡、无何有、亡何地、亡何乡、游无何、无何有乡、无何即是乡、无何是我乡。

【示例】

〔何有乡〕 宋·苏辙《病退》:“病根欲去真源在,昨夜梦游何有乡。”

〔无何〕 唐·白居易《读庄子》:“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

〔无何境〕 宋·范成大《次韵朋元正夫夜歌》:“晓枕江更潮,俱堕无何境。”

〔无何乡〕 唐·窦参《登潜山观》:“既入无何乡,转嫌人事难。”

〔无何有〕 明·高启《立秋前三日过周南饮》:“三杯不觉已陶然,此身竟到无何有。”

〔亡何地〕 元·白朴《水龙吟》:“醉乡千古人行,看来直到亡何地。”

〔亡何乡〕 清·蒋士铨《象声》:“可怜绕帷之客用耳不用目,涂说道听亡何乡。”

〔游无何〕宋·苏轼《乔太傅见和复次韵答之》:“逝将游无何,岂暇读城旦。”


【词语无何有之乡】  成语:无何有之乡汉语词典:无何有之乡

猜你喜欢

  • 拔萃出类

    同“出类拔萃”。谓高出众人。《三国志.吴志.程普黄盖传论》:“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

  • 异口同声

    亦作“异口同音”。大家的说法都相一致。《宋书.庾炳之传》:“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主谓 很多人说出同样的话。形容意见相同。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众蒙古王爷~地:永远

  • 悬胆

    《吴越春秋.勾践归吴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一日也,……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春秋时,吴越两国不断相互攻伐。公元前四九四年,吴攻破越国,勾践被俘称臣。后被放归国,他为报吴仇,激励意

  • 羊欣裙

    同“羊欣白练裙”。清宋琬《冷心芳挽诗》之二:“羊欣裙一叶,把玩倍思君。”

  • 膻慕

    源见“膻行”。原指蚁慕膻腥,比喻心所向往。明江盈科《雪涛小说.心高》:“人心膻慕,非名即利。”【词语膻慕】   汉语大词典:膻慕

  • 挂弧门首

    同“悬弧射矢”。宋程大昌《感皇恩.生朝》词:“七十有三番,挂弧门首,此事从来信希有。”

  • 飞头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岭南溪洞中,往往有飞头者,故有飞头獠子之号。头将飞一日前,颈有痕,匝项如红缕,妻子遂看守之。其人及夜,状如病,头忽生翼,脱身而去。乃於岸泥寻蟹蚓之类食之,将晓飞还。如梦觉,其

  • 檿弧箕服

    《史记.周本纪》:“宣王之时,童子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檿弧,是指用山桑木做的弓;箕服,是用箕木做的箭袋子。这里的“檿弧箕服”,是指卖檿弧箕服的人。史载:宣王听了上述童谣之后,便下令捕杀在市

  • 东阁待贤

    参见:东阁【词语东阁待贤】  成语:东阁待贤汉语大词典:东阁待贤

  • 牛折齿

    源见“孺子牛”。喻过分溺爱子女。清黄遵宪《长子履端生》诗:“刚是花生日,春风蔼一庐。爱防牛折齿,惭咏《凤将雏》。”【词语牛折齿】   汉语大词典:牛折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