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夔之辩

一夔之辩

源见“夔一足”。本指“夔一足”之争,泛指有关古书中问题的争辩。《梁书.裴子野传》:“〔子野〕章句洽悉,训故可传,脱置之胶庠,以弘奖后世,庶一之辩可寻,三豕之疑无谬矣。”


猜你喜欢

  • 每况愈下

    原作“每下愈况”,比喻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用作“每况愈下”,义亦转变,表示情况越来越坏的意思。东郭子与庄子互相对话揭示道无处不在、广大无边而又体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的道理。东郭子

  • 登槐

    源见“三槐九棘”。指登上三公宰辅之位。《晋书.魏舒刘寔等传论》:“魏舒、刘寔发虑精华,结绶登槐,览止成务。”【词语登槐】   汉语大词典:登槐

  • 雀屏

    同“雀屏射目”。明屠隆《綵毫记.他乡持正》:“敢相期百年,雀屏难选。使君有妇恩非浅,感芳心自怜。”【词语雀屏】   汉语大词典:雀屏

  • 何氏三高

    《南史.何胤传》:“胤字子季……而纵情诞节,时人未之知也,唯?(沛国刘?,何胤是其门生)与汝南周顒深器异之……胤以会稽山多灵异,往游焉,居若邪山云门寺。初,胤二兄求、点并栖遁,求先卒,至是胤又隐,世号

  • 城上乌

    《后汉书.五行一.谣言》:“桓帝之初,京都童谣曰:‘城上乌,尾毕逋。公为吏,子为徒。……’案此皆谓为政贪也。城上乌,尾毕逋者,处高利独食,不与下共,谓人主多聚敛也。”桓帝初年,长安有童谣《城上乌》,讽

  • 青娥借霜

    同“青女司霜”。宋苏舜钦《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青娥借霜洗夜月,兼以皓露驱纤埃。”

  • 嫠妇之忧

    源见“嫠不恤纬”。称百姓忧国。唐吴融《风雨吟》:“虽然小或可谋大,嫠妇之忧史尚存。”

  • 服匿

    匈奴盛酒和奶酪的器具。《汉书.苏武传》:“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唐代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服匿如罂:小口大腹方底,用受酒酪。”又引晋灼曰:“河东北界人呼小石甖受二斗所曰服匿。”【词语服匿】 

  • 孤寡不穀

    古代国君、诸侯自己的谦称,叫“孤”,或“寡人”或“不榖”。不榖:不善的意思。《老子》三十九章:“故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词语孤寡不穀】   汉语大词典:孤寡不穀

  • 人定胜天

    见〔人强胜天〕。主谓 人的力量可以战胜自然界的一切困难。语本《逸周书·文传解》:“兵强胜人,人强胜天。”马识途《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他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充分发挥了~的无比威力